早年第一次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于其中一个情节,感到很是奇怪。这个情节就是:袁绍和袁术身为兄弟俩,为什么不团结?虽然兄弟阎于墙这类事,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是随处可见,容不得奇怪。但让我纳闷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竟然没有说明袁绍和袁术之所以不和的原因,这有违小说的叙述风格。
参加工作不久,一同事因公受伤住院,领导派我和另外两个警员参与外卫值班。三班倒中,第二次开阅《三国演义》,结果意外发现,袁绍和袁术之所以不和,源因袁术系嫡出,袁绍系庶出。按照咱们绍兴的说法,嫡出就是"大娘生的",庶出就是"小娘生的"。"大娘生的"袁术,不仅非常看不起"小娘生的"袁绍,而且还经常欺侮"小娘生的"袁绍。惟此,袁绍对身为弟弟的袁术,也回以不待见的态度。
如此看来,袁绍应该十分在乎儿时的那段屈辱经历。或许是过份在乎,也就有了病态的表现一一听闻曹操出兵攻打刘备,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袁绍以聪慧的小儿子罹病无心顾及政事为由拒之,气得田丰以杖击地:"千载难逢解决曹操的机会,就毁于一个孺子生病身上,可惜!"面对田丰如此感叹,袁绍仍说:"我不能亏待小儿子。"你瞧,袁术对袁绍造成的心灵创伤,大不?
袁绍在宠溺小儿子的同时,还下了另一步臭棋。他让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各领一支兵马,各守一座城池,又让三子袁尚打理邺城政务。谋士沮授、辛评提醒他,说这种不分主次的做法,恐滋后患。但袁绍表示:"我让三个儿子在职权、兵马、领地上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相互牵制的状态,能会有后患吗?"
袁绍的这种平均主义做法,在他活着时,确实没有出过大的麻烦,但自从官渡落败,他本人染上重疴后,原先难以察觉的隐患,开始显现:三个儿子都认为自己具有统帅之才:袁谭以长子身份傲视袁熙、袁尚;袁尚心里鄙夷袁谭:长子算个屁!而袁熙,则思忖如何"渔翁得利"。
应该说,濒死前的袁绍,己经发觉平均主义隐伏的祸崇了,但优柔寡断的他,就是下不了确立世子的决心。公元202年,袁绍带着大业未竟之憾,忧愤去世。因袁绍死前没有明确把自己的权位和爵位传给哪个儿子,导致谋士辛评、郭图等竭力拥戴长子袁谭继承,而谋士逢纪、审配等全力拥护袁尚继承。最后审配假托了一个袁绍遗命,硬生生地让袁尚当了继承人。
自此之后,袁谭与袁尚交恶。两人先是私下互使阴招,继而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