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步诗,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典故。为何如此灵通?盖因教科书的作用。其实让曹植得以保命的真正七步诗,并不是选在课文中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四句,而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了两句。当年给我们讲解此诗含义的语文老师说,之所以要将"七步诗"编入教材,一是体现曹植的即兴反应能力;二是说明文学具有击败暴政的力量。
观照上述两组诗词,赞尚四句者认为,改得精练了,朗朗上口了,简直是锦上添花;反对四句者则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必要更改。就我而言,不反对罗贯中删改,因为老罗那么做,只是为了追求文学的洗练,情有可愿,但旨在反映曹植才思敏捷的语文教材编纂者们不用原诗,则有点"臭"一一七步之内诵出六个句子,敏捷度是不是要比七步之内诵出四个句子厉害得多?何况,你用了罗贯中删改的七步诗,而不是原诗,作者应算罗贯中呢,还是曹植?
时为魏文帝的曹丕以七步为限,令曹植赋诗一首,如果赋出,可存命,反之,则赐死的场景,原文记述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身为曹植之兄的曹丕,为何欲借七步赋诗之举加害曹植呢?语文教材里注释是:揭露封建社会毫无人性的残酷。其实这种说法,牵强附会,因为即使时下法制社会,兄弟相残、夫妻反目、妯娌暗算等事,时有所闻,难道就可将"残酷"罩到……?
于是有必要为曹丕说句公道话。其实曹丕之所以想出"七步赋诗"的办法加害曹植,源因他的内心深处,藏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隐情。
话说曹丕随父曹操征战冀州邺城。搜寻残敌时,意外听得一豪宅内传出悲泣之声。曹丕烦之,下马入内,欲斩相拥泣者。举剑瞬间,却被一束红光眩了目光,即予细察,但见内中年轻妇人甄氏,长得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就说:"我是曹丞相之儿,愿意保护你俩,请不必担心。"说罢,持剑坐于堂上。因于之后情节读者皆知,故不赘言。反正一句话,甄氏后来成为曹丕之妻。
婚后,甄氏先为曹丕生下儿子曹睿,之后又生女儿东乡公主。因曹丕经常跟随曹操南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