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在蜀称帝的刘备,亲率号称70万的蜀汉大军,剑指东吴,欲为关羽报仇。东吴举国皆惊。朝野内外,到处可闻诸葛瑾暗通蜀汉的流言。只有陆逊上表孙权,力保诸葛瑾绝无此意。
孙权回复陆逊:"我和子瑜,相知多年,有过生死不渝的誓言。子瑜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当年其弟孔明出访吴国,我要子瑜挽留下他。子瑜对我说:'弟已跟随他人,义无二心。肯定不会留下,就像我不会离开主公一样。'他的言行多么光明磊落。因此你放心,任何谗言诽语,已是不能离间我与子瑜的'神交'之谊了。"君臣之间,能够如此相互信任,岂是佳话两字所能概括?
诸葛瑾,出生于公元174年,别名诸葛使君,字子瑜,琅琊阳都,即时下山东省沂南市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东吴太傅诸葛恪之父。另有一子诸葛融。
诸葛瑾少年时期,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曾游览京城洛阳。其母早年去世,诸葛瑾遵俗守孝,一切合乎礼节。父娶继室后,诸葛谨侍奉继母恭敬谨慎,甚得周边百姓赞扬。
公元200年,中原战事不息。为避祸灾,诸葛瑾南下江东。一日遇见孙权姊婿曲阿弘咨,两人闲聊,弘咨感到诸葛瑾才华非浅,惊奇之余,举荐孙权,成为与鲁肃相等的宾待。
莅年,诸葛谨与步骘、严畯等三人,结伴游历吴中各地,所到之处,体察民风,仗义执言,妙手著文,声名因此显赫,三人齐获"当世英杰俊才"之誉。之后诸葛瑾曾任海盐县长,不久升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
诸葛瑾为人谦和仁慈,无论孙权召他谈话,还是他去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表示倾向、大概意图,点到为止。比如与孙权意见不合,他就先换话题,然后在不经意中,再回到前面内容,事情往往得解。一次,孙权斥骂吴郡太守朱治,诸葛瑾没为朱治当场说项,而是采用写信方法,化解了孙权对朱治的误会。另有一次,孙权准备处斩校尉殷模,说他来自外地,目中无人,让其服帖,唯有灭之。在场人都为殷模求情,惟独诸葛瑾一言不发。孙权奇怪,问他为何不语?诸葛瑾说自己也是来自外地,平时言语甚多,须懂服帖之理,因此不语。孙权恍然,免了殷模死罪。
公元215年,孙权派遣诸葛瑾出使蜀汉,就荆州等地归属问题进行会谈。诸葛瑾与诸葛亮兄弟俩每次相逢公馆,自始至终不谈一点私事。最后双方签订"湘水之盟"。返回东吴后,随从们无不宣扬诸葛瑾公而忘私的品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