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乃系成就三国鼎立局面的三大“巨头“。有关他们之间错综复杂、尔虞我诈、跌宕起伏的故事,丰富着历代人们的生活、陶冶着历代人们的心灵、增添着历代人们的认知。基于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当年走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也就凭着“品三国“而一下子成为明星式人物。
前些天收看电视,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在播一个小品。小品中有个演员,将易中天教授的语调、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小品的笑点不是太多,但内中“曹操、刘备、孙权各讲过一句什么名言“的提问,促使我即兴当了一回考生。惭愧的是,竟然没把孙权说的答对。虽然只得个及格,但却因此促使我撰写此文。
相比书法界的“字如其人“一说,文学界的“文如其人“,显然要比书法界之说略胜一筹。但我以为,真正要想通过“字“、“文“洞察一个人的秉性,其实还是民间的“语如其人“之说更为靠谱。事实上,人在说话时,不仅要动嘴巴,而且还要牵扯到眼晴、鼻子、眉毛等器官,这些器官组合出来的表情之丰、信息之多、内容之广,非一个“字“、一篇“文“所能匹敌。故而通过研究语言,要比“看字识人“、“看文识人“准确得多。
先来研究曹操说的那句“名言“。话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落荒而逃。到了陈宫地界,被守城士兵捉个正着。幸亏陈宫也不满董卓擅权乱政,不仅渎职放了曹操,而且弃官跟随曹操而去。逃奔途中,两人遇到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见到侄子曹操,吕伯奢高兴非凡,一边嘱家人宰猪,一边出去沽酒。这期间,心慌不定的曹操,凑巧听到“缚而杀之“一语,由是产生误会,偕同陈宫开了杀戒。等到看见那头被捆肥猪,两人方才明白,刚才干了蠢事。唏嘘之余,曹操与陈官逃离血腥之地,不料路上遇到沽酒返家的吕伯奢。按照陈宫的本意是:先向吕伯奢说明情况,然后乞求原谅。但曹操不仅不采纳,反而二话没说,挥刀砍了吕伯奢。陈宫顿时大怒,责问曹操:“因何又戮吕伯奢之命?”于是曹操就说了那么一句让世人痛骂不休的名言。
曹操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不仅让他一辈子吃不了兜着走,而且让他八辈子,不,应该是“永辈子“难以脱去“奸雄“之名。但就我看来,仅凭此语界定曹操的一生,着实有失公允,因为纵观《三国演义》,曹操对于有负他的人,比如陈琳,比如张绣,比如关羽等,不仅没有采取“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报复行为,反而采取了“宁教天下人负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