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初夏,雄居北方的霸主袁绍,决定出兵讨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大家知道,古时两军交战,首开战端的一方,往往要找个理由,以代表正义。注意,这里说的是“首开战端“。如果开战后再打第二仗、第三仗,甚至是第N仗,那么不仅不用再找理由,而且还可以使用偷袭、奇袭、突袭等手段,“攻其不备“于对方。
开战理由既可大,也可小。比如当年曹操攻打徐州,所持理由就是“陶谦部下杀了我的父亲,我得报杀父之仇“。大家听了,觉得有理,就予同情,甚至是支持曹操了。又比如诸葛亮六出祈山,出战的理由是“匤扶汉室“,众人一听,就知道另一方定是做了有忤国统的事了。
言归正传。话说准备讨伐曹操的袁绍,吩咐秘书陈琳,拟写一篇“讨曹檄文“。这个陈琳,曾为大将军何进的主簿,何进死于宦官之手不久,董卓即虐洛阳。陈琳遂避难至袁绍处。袁绍与陈琳同为何进部下,自然知道陈琳的文才,故而将其纳为秘书。史载,“绍军之文,多出其手。“
陈琳写的那篇“讨曹檄文“,题目全称是《为袁绍檄豫州文》。因于此文观点鲜明,文句洗练,结构严谨,故而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将其誉为“批骂之精辟,论罪之尽底“的范文。如果读者对这篇“讨曹檄文“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本《三国演义》,拜读一下原文。说句实在话,相对于时下多数文痞,习惯以“为了“开头,中间缀满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分段式的灌水文章,陈琳写的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文》,绝对OK!
《为袁绍檄豫州文》一经公布,作者陈琳所得到的名望,远远超过文章本身。那个时候没有广播、电视、手机等载体,信息输送,除了口口相传外,就是通过有限的印刷文本转发。据说正版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送到许都时,正被头风病弄得苦不堪言的曹操,吩咐手下读给他听,听着听着,曹操毛骨悚然,强忍怒火听完全文后,方才发现自己的头风病,竟然被这篇文章气得不见踪影!
官渡之战,最后以曹操完胜袁绍而落下帷幕。袁绍在这一战中,不仅损失了十万精锐部队,更主要的是伤了元气。那些追随袁绍的武将文官,之后死的死,跑的跑,跑不了的,就当了俘虏。这些俘虏中,也有宁死不降的,比如谋士审配、沮授等。俘虏之一陈琳,因于写过那么一篇“讨曹檄文“,就被特地押到曹操面前,听凭发落。曹操自然想要戏弄一番陈琳,于是他勒令陈琳,当着自己的面,重读一遍《为袁绍檄豫州文》。这个陈琳,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因此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