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颇有仁义之名,又是大儒卢植的门生,但卢植刚毅,仕途不顺,身为卢植的门生,这刘备的仕途也是颇为不顺。”
“老夫听闻他因功除授安喜县尉,但又怒鞭督邮而去;后来跟着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在下邳讨贼有功,被任命为下密丞。”
“但这下密丞也没当多久,然后就去投奔平原相陈纪,前段时间听闻陈纪称病,将平原相一职让给了刘备。”
“再听闻这刘备的消息,就是这檄文了。”
“按这檄文说的,刘备在平定了平原九县的黄巾后,又向泰山太守应劭借兵击杀了北海国的黄巾。”
“不忍被黄巾裹挟的十余万乡民受难,就想安置这十余万流民。”
“倒也不坠其仁义之名啊!”
糜竺心中亦是惊叹。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
仁德爱民话,这大汉各州郡县的官吏都会说。
但真正能付之于行动的少之又少。
而如刘备这般,以一平原相之身,却传檄各郡县要救北海国十余万流民,更是凤毛菱角的存在!
“使君是想问,是否要响应刘备的檄文吗?”糜竺一眼看穿陶谦的心思。
陶谦点头。
没有召其他文武来询问,而只召糜竺来问,便是因为这檄文涉及的核心是钱粮。
要响应刘备的檄文,就必然要跟糜竺商讨。
“子仲,刘备想求的钱粮,不是安置流民一时,而是要让其撑到明年的秋天。这其中需要的钱粮,不是个小数目!”
“可老夫若是不响应这檄文,又会有损老夫的声名。”
“毕竟这刘备代表的,有孔融、有卢植,还有北海大儒郑玄,平原王刘硕!”
“老夫,不得不慎重考虑!”
糜竺踱步,寻思了一阵,道:“使君,我以为这刘备的檄文,必须要响应!”
陶谦眼神一凛:“子仲且细说。”
糜竺凝声道:“青徐之地,皆是受黄巾为祸的重灾区,虽然使君镇压了徐州黄巾,但难保这青州黄巾不会再回徐州。”
“徐州民富,各郡县都有富足余粮,若放开政令,让各郡县自行贩运粮米入青州,让刘备能赈济青州士民,则青州黄巾就不会再南下徐州。”
“御敌于外,可保徐州无恙,这是其一。”
顿了顿,糜竺又道:“使君虽然虎踞徐州,但徐州士民多有对使君不服的。”
“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