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奴,怎么可能不信佛呢?”杨集看了旁边那名老僧一眼,又向裴矩说道:“我不是不信佛,我不信的是打着佛陀旗号来敛财的假和尚。”
裴矩啼笑皆非道:“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杨集振振有辞的说道:“佛经教义就像是律法一样,百姓相信律法,但不相信那些失信于民的贪官污吏;同样道理,我相信佛经教义,但我不相信那些贼和尚。”
佛教之所以能够取得蓬勃发展、之所以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本土教派,并不是比本土教派优秀,主要原因是佛教教义迎合了乱世百姓消极的避世思想;而乱世的统治者们也需要“逆来顺受”的思想来麻痹百姓,故而纷纷大力支持佛教。
统治者们的做法,其实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区别。儒家是因为在汉朝时期符合汉武帝的治国需要,而佛教在魏晋南北朝,同样是符合时势的需要。而统治者们为了推广佛教,取代比较不受控制的儒、道,也像汉武帝支持儒家那般支持佛教,比如说僧众不用缴纳赋税,比如说罪犯犯下了大罪以后,只要剃发为僧,便不受法律制裁。
正是因此,寺庙地位崇高却又逍遥法外,当劳苦大众纷纷避入沙门成为佛教信徒之后,各大寺庙掌握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却不用交税,还能接受信徒的供奉,俨然就是一只吞金巨兽,只进不出。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各大寺庙成了国中之国,它们不仅抢占了大量属于国家的人口和税赋,而且它们所供养的大量武僧到处滋生是非,破坏了社会秩序,故而宇文邕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杨集在凉州大力打击假和尚、清扫寺院的目的,其实和宇文邕是一样的。凉州寺庙在他大力打击之下,一万个和尚里能有一人是真正的高僧,就很不错了。
到了今天,杨集也和宇文邕一样,成为佛教眼中的死敌、死对头。
只不过杨集并不是灭佛、反佛,而是巧用佛教教义、打着“清除佛门败类”的旗号行事;事后,他也的的确确支持和善待那些虔诚的得道高僧。所以佛教固然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奈何不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杨集,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不敢发,否则的话,那便是自相矛盾,惨遭本土教派耻笑和围攻了。
旁边的老僧听了翁婿两人的对话,立刻猜到眼前这名雍容华贵、风度翩翩的青年便是佛教当世首敌了;而他的脸上,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不悦和厌恶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