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的银钱可不是白花的,有朝一日,朝廷若控制不住粮价,那离亡国也不远了。」「赋税由实物转为银钱,一是方便收缴和记账,二就是方便运送,」赵鸣鸣道:「朝廷每年都减免赋税和劳役,母亲为了利民,每年都免除不少杂役,可就是这样,民间百姓依旧因为正役、里甲役等役务苦恼,尤其一些人家,成丁只有一人,他一旦被抽调为役,家中就会耽误农时,长此以往,家境越发贫困,甚至破
产散家的也有。」
是,永业田不能买卖,但如果唯一的成丁一直被抽调劳役,不能劳作,剩下的弱母孤儿难以劳作出赋税和生存下去的粮食,他们就只能丢掉土地逃离。
这就造成了新流民。
赵鸣鸣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太女,她从小跟着母亲,从她那里知道了许多事情,每年还与母亲微服私访,民间各种问题都有。
朝廷有好的政策,制定政策的人初心也是好的,但真到实行时却不一定了。
一个人与一个人不同,对政策的解读,公心和私心的碰撞,私心又与私心不同。
所以一条政策落实到地方时,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
如役。
役分很多种,除了修桥、修路、挖掘水利工程等大役外,还有给县衙抬轿、打更、甚至扫地等杂役,曾经押运粮税也在杂役之列。
除了大役由朝廷定人数,县衙按例抽调役丁外,其他杂役都由里正指派人。
所以里正的操作空间很大。
天下大部分里正都是公正的,便是有私心也不敢做得过分,但凡是怕万一。
这世上这么多里正,总有一些人胆大包天且心狠手辣。
他们要整一个人,就不断的指定他出杂役就好。
一个家有一个壮丁要是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免费给县衙抬轿、打更、扫地和押送粮税,其家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家破人散。所以元贞七年,国库越发富裕,民间商事发达,手工业也蓬勃发展,地方县衙也逐渐有钱之后,她便下令将押送粮税移出杂役,设为正役,然后将其余杂役
全部免除。
也就是说,从元贞七年开始,天下的百姓就没有抬轿、打更和扫地之类的杂役了。
县衙要抬轿、打更等,那得花钱请人来干。
而后,朝廷也陆续减免一些正役,基本上是轮流着来。
比如,今年朝廷免除徐州的正役,那徐州修桥、修路等一系列的事,国库会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