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来的传闻中,河西走廊以西的确有了一大片的树林,成了西域商贾来往的休息场所,甚至还能开设酒肆。
而这片树林还在继续扩张,甚至一路往高昌与焉耆而去,谁也不知李唐这一朝要种多久的树,大抵上可能还要延续十年,二十年?
既迁徙了人口,又种了树,这难道不是一段佳话吗?
李承乾又道:“需要昆明池用水的村县有十余个,说要让朕迁都的难道是要朕坐视水源枯竭,而看着他们土地荒芜,他们的生活水源断绝吗?迁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后不要再轻言迁都。”
英公率先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而后群臣跟着一起行礼,道:“陛下圣明。”
当年有人觉得关中种不出葡萄,但关中种出来了。
当初有人觉得关中修不好淤地坝,但关中还是修好了。
虽说西域种树很难,可二十余年过去了,总算是有了些许成果,哪怕这个成果很小。
哪怕老天也不希望皇帝留在这关中,皇帝大抵也想与这天时地利争一争的,到时候即便是输了,皇帝没有任何损失,也能够收获大片的民心。
因此,许敬宗十分确信,当今陛下就是天生适合当皇帝的。
昆明池的事由工部主持,司农寺,太府寺,文学馆配合,重修昆明池,将其重新开辟到三百顷地作为水库,加深蓄水量。
人不能知难而退,这是郑公精神,皇帝如此,朝臣也该如此,来济在一旁写下了今天大朝会的过程。
昆明池的事有了着落之后,早朝依旧在继续,英公拿着一卷书,朗声道:“陛下,老臣有葱岭急报上奏。”
李承乾颔首道:“英公请讲。”
李绩用雄浑的嗓音道:“石国,大宛这些葱岭诸胡几次冒犯唐军,去年冬月太子前往怛逻斯城遇袭,好在太子无恙,裴行俭于风雪中追击敌军数十余里地,杀敌百余人,但葱岭诸胡近来屡屡与大食人走动,老臣以为不可不提防。”
随后,李绩面向众人再次雄浑地嗓音朗声道:“他们安敢冒犯太子,老臣请命,扫平葱岭诸胡!”
英公像是一头猛虎,在朝堂上的发言如同猛兽的咆哮。
这些年英公就是一头沉睡的猛虎,没人敢去招惹,而现在一份葱岭的急报现在才送到长安,才惹怒了英公。
平日里也没什么事能够让英公生气,也只有这件事了。
在太极殿内,英公还是国之支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