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仲德也是如此。”
“你们几人里,又属你马屁拍的少,可偶尔拍一次,朕最爱听。”
“你接着说。”
荀彧失笑道:“臣可以指天盟誓,绝没有拍陛下的龙股,句句肺腑。”
龙股就是皇帝的屁股,文化人的说法。
“臣要真觉得您做错了,还是会说。但您的决定很少出错。
这些年,在大的决定上,我,奉孝,文和,公达,私下商议过不止一次,谁也没见您犯过错。”
“我大魏是在您的带领下,走到了今天。”
“臣一开始觉得,开国后应当安定下来,不要继续勤兵黩武,打仗对国力消耗太大了。”
“胜了固然有战利品,有大量的缴获,可以填充消耗。
但若打不出决定性的胜仗,几次战役,就能将国力拖下来,舍本逐末。”
“臣当时就想,陛下您大概是以武勋得天下,南征北战惯了,喜欢打仗,用武力解决问题。
既然劝不住,等陛下吃了战争的亏,您大概就清楚了。”
“那之后,臣就在等。等来了天下一统,诸族归附;等来了鲜卑败亡,拓土万里;
又等来了我们的语言,让以百计的部族,共同学习。
而您,直到现在,还没在战争上输过。”
荀彧摊了下手,道:
“不瞒陛下,臣就等着您犯错呢,然后臣要把这些年憋的话,都写成奏本,跟您进言。”
“但臣等到现在,一直没等到机会。”
曹操大笑起来。
荀彧拍他马屁次数,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但他要拍一次,曹操得受用好几天。
高端的马屁,从来都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述,没有一个字是在明着拍,但句句都在点上,让曹操舒坦之极。
“文若,你给朕当这个家,真是朕之幸。”
两人转而探讨当下大魏的吏治,乃至各地后续的发展方向。
“明年,对我大魏很重要,如果顺利,还会有一次国力的跃升。”
荀彧指的是早稻的推广,粮备将再上一个台阶。
俩人的交谈,旋即扩大了规模。
曹操让人把麾下的几个骨干,都叫过来。
郭嘉,贾诩,荀攸,程昱,董昭,蒋干,郑玄,乃至华佗,张仲景,前前后后的赶过来,变成了一次小朝会。
就是这些人,掌管着大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