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的军功不够出类拔萃,但是大家普遍也都对这个老大哥服气。帮他搞后勤之类的事情,邓愈这个‘弟弟’也没任何意见。
在玩笑之后,马寻找到了傅友德,“颍川侯。”
傅友德连忙客气拱手,“国舅有礼了。”
马寻笑着说道,“说起来我们还是同乡。”
傅友德连忙谦虚说道,“不敢攀附,我虽是相城人,只是早年逃难去了颍州。”
傅友德是宿州相城人,也就是以后的淮北。
只不过按照元朝的行政划分,这都属于江南河北行省,都归于宿州、归德府。
别看傅友德先后跟过李二、李喜喜,又跟着投靠明玉珍、陈友谅,但是在这些人手里,他基本上都不算特别受重视。
也就是到了朱元璋手底下,傅友德才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哪怕现在只是颍川侯,在功臣之中也只排在第二十九位,但是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傅友德的资历浅。
如今的大都督府都督同知是宋国公冯胜,随后就是傅友德、吉安侯陆仲亨、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江阴侯吴良、南雄侯赵庸。
所谓同知,就是左右都督的副手,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把手’。
傅友德其实很尴尬,他不算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但是能力出众,这也是军中被认为仅次于常遇春的猛将。
指了指旁边,马寻说道,“正好我对军中有些事情不太了解,还望颍川侯赐教。”
虽然傅友德是一个脾气极其刚烈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毫无情商,“国舅过谦了,我知无不尽。”
想要和马寻处好关系的淮西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是当初跟着皇帝南略定远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中还有很多人和马寻几乎没有往来呢。
对于傅友德这些人来说,想要和马寻成为‘朋友’,近乎是一种奢望。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帝后以及太子对马寻的喜爱,也能看得出来这位国舅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马寻就开口问道,“傅大哥,我就是想要问问甲胄的事情。我看史书,宋时的纸甲好像箭矢难透,也轻便,为何现在军中不用?”
傅友德就说道,“天雨地湿,这些都让纸甲不好保存。再者就是纸甲这东西,很多将士不愿穿,觉得不保险。陛下在南方起兵,纸甲不适合我们用。”
马寻一下子也理解了,虽然纸甲算是经历过证明的,但是那就是在两宋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