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夹钢法、包钢法,在冷兵器方面,如今的大明算得上技术高超,基本上也根本不需要马寻去操心什么。
朱元璋若有所思,只是忽然问道,“你既然知道这么些东西,早年怎么就混成那德行?”
马秀英不高兴了,嗔责道,“朱重八!”
“姐夫,我现在要做的这些,哪个都是要花大价钱才能出成果的。”马寻认真说道,“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算得上是地基。一般富户承担不起,也不愿承担。”
朱元璋忽然间反应过来了,“你在鸡鸣山下弄的那个学校,准备教这些?”
“先试试呗,我觉得肯定是有大用。”马寻连忙讨好说道,“姐夫,我教的这些真的有大用。就是花销可能稍微大点,但是也不至于太离谱。”
朱标立刻说道,“爹,我觉得就让舅舅试试好了。真要不让舅舅试一试,他肯定不甘心。”
朱元璋和马秀英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马寻还真的是马家人,认死理、犟的像头驴,有些事情不让他做,他也会偷偷摸摸的来。
马寻就继续说道,“姐夫,就说火药这东西,这算是化学。我一直想要改进,只是人手不够、钱款不够,研究不出来更好的。”
朱元璋不满问道,“现在的火药还不够好?”
实事求是的来说,如今的火药非常好,基本上是达到了‘黄金配比’的‘硝二黄三木炭’。
马寻就说道,“怎么就不能改进了?火药这东西是方士炼丹练出来的,用于军事好像是最早追溯到唐朝,在宋末开始用的多。这才多少年,军中的火器都换了几批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也深思起来,火器的厉害之处他当然非常清楚。
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方面骄傲于大明火器的厉害之时,朱元璋也希望得到更厉害的火器。
周边还有不少敌人呢,而且就算是消灭了那些敌人,军事力量强悍的话,大明也可以更加兴盛。
马寻肯定是希望得到朱元璋、朱标的支持,因为基础科学的投入就是非常大,而且未必能立刻看到成果。
现在的大明初建,也算得上是百废待兴。
现在也确实有着一定的‘活动空间’,可以让马寻在这个节点去做些科学发展的改变等,但是这也需要足够的支持力度。
说到底就是有些传统的惯性思维,或者是方方面面的压力,会让马寻的一些‘离经叛道’看似非常异类。
得到皇帝的支持,争取到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