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要求众生,你要怎么样、他要怎么样,结果众生受不了,因为你跟他的希望差太多了,他就放弃修学佛法,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没有恒顺众生的根机。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应该要有给众生一个次第的阶梯,先满足他暂时的需要,然后再引导他慢慢达到究竟的安乐。
壬二、非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
菩萨不随其转,实在不是嫌恨心,而是懒惰懈怠放逸,事情忙碌,没有多余的空闲。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若彼所爱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护僧制;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众多非宜非爱;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开缘有七种因缘:第一个他所希望的「非彼所宜」,就是对他不适当,换句话说他心中所希望的东西,对他的色身跟内心有很大的伤害,对他的色身会增加他的病痛、对他的内心会增长他的罪业,菩萨在恒顺众生一定要通过智慧的决择,这应该要拒绝。
「若有疾病」,菩萨有疾病。或者是身体虚弱,「若无气力」就是心有余力不足。「若护僧制」,为尊重僧团的制度。「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众多非宜非爱」:就是这个弟子他所期待的事情实在对他很适合,不管对他的色身、内心都很适合;但是在大众当中毕竟要考虑大众的感受,其它人不适合、其它人也不喜爱。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一个人的喜欢而让大众起烦恼,这必须要考虑大局。
「若为降伏诸恶外道」,对方是一个邪见外道,他提出的希望根本就是邪知邪见,这个我们不应该满足。「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我们今天拒绝他的需要,是对他的一种惩罚、一时的对治,希望他自我反省。以上的七种因缘,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这一条戒在蕅益大师的批注当中说:前面的同事摄有一个不为助伴戒,这一个是不随顺众生戒,这两个有一点差别。不为助伴戒是说众生有一些固定的事要做,他有一些事情要做,你必须陪着他去做这件事,助伴;这个地方是众生他对你提出希望,讲他内心的希望,你要想办法满足他的希望,有所不同。
这个是说,我们讲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每一个人在佛前受菩萨戒都发愿「无一众生而不度化,誓度一切众生」,度化众生这件事情跟自己修行不同,度众生你要观察众生的根机。
如果你所度化的众生是上根利器的,有些人善根强,他内心没什么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