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成就明了寂静的心性、希望成就禅定,有这样的意乐生起,而且他也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欲定其心,他第一个善取所缘境的相貌,有一个所缘境,然后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强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以这样的专注来修习禅定。
但是「心怀嫌恨,憍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就着一个初学禅定的人来说,他因为嫌恨瞧不起教授的师长;或者自恃高慢,或者觉得自己年纪长老、种性高贵、或者福报广大,看不起教授禅定的师长,而「不诣师所求取教授」,这样子就有所违越,是染违犯,犯到菩萨的戒。
壬二、非染违犯
懒惰懈怠而不请者,非染违犯。
你只是一时的懒惰懈怠,而暂时的不请教授,这个是轻的突吉罗罪。我们看开缘的情况: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若遇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其师颠倒教授;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得所应教授:而不请者,无所违犯。
这当中有五种因缘:你自己有疾病;或者你身体虚弱;或者你知道这个师长的教授是颠倒的,这个师长根本不是在教禅定,他在教什么气功、修调身的方法,不是在修调伏心的方法,这个是颠倒教授;或者你自己有多闻的能力,你自己阅读禅定的书籍就能够生起禅定的正见;「若先已得所应教授」,你对禅定的法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不求请教授是「无违犯」。
我们在修布施跟持戒的时候心是粗重的,你去做义工、你去持戒,这个不一定要有谁教授你,你知道一个概念就可以去做了;但是禅定可不同,禅定是非常精致的一个修行方法,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说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你要到山上去,你不是拿一把镰刀自己去开路就可以,不可以,你要问问过来人。
所以修习禅定,智者大师说你要「善知通塞」:你要知道修行禅定什么是通,什么是随顺禅定的因缘、什么可以做,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呢?可以做,做了帮助禅定;有些事情是塞,障碍禅定。而这些都是要求请教授、要有师承,不是说你找一个地方双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就可以修禅定,这很容易走火入魔。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初学者应该要求请教授。
庚二、不除五盖戒
辛一、别明贪欲盖
壬一、染违犯
前面是约着初学,这个是约着正修。正修的时候有烦恼生起,有贪欲、瞋恚、睡眠、掉举跟疑,这五种烦恼生起不加以对治就犯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