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归附谁。】
【楚世昭到处告诉百姓东宫谋反的事情,而东宫的楚世煦也到处散播楚世昭谋害君父,诅咒永晋帝身死的事情,这让长安的百姓完全不知道该听命于谁。】
【双方会战三日,楚世昭带领北府军将东宫的兵马压缩在了皇城之中。】
【然而在深宫之中传出来的一道旨意,让战局再度发生了变化,本来不知道该助阵于谁的皇甫坚,在看到了永晋帝的圣旨以后,起兵讨伐楚世昭。】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相助,节节败退的南府军终于有了反攻的势头。】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九日,楚世昭面对长安群臣的倒戈,又有皇甫坚这样的名将奋勇一击,兵败长安。】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十日,楚世昭率着为数不多的北府军退出了长安,在桓奕的劝说下,投奔了凉州。】
【同月,得到皇甫坚相助的东宫太子楚世煦在京兆名门的簇拥下,登基称帝,他们将楚世昭视为谋逆的反贼,并下旨命令凉州节度使桓节交还反贼。】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十一日,桓节响应了楚世昭的号召,他最终没有接受朝廷的旨意,在桓奕的多次进言劝说下,也知道楚世煦登基,必然是要分化节度使的权力,于是桓节在凉州宣布自立,不再接受朝廷的调遣。】
【他认为东宫的楚世煦是弑君登基,并不符合正统继承皇位的法理。】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十二日,已与楚世昭有婚约之实的晋阳李氏,看到了朝廷下达的命令以后,为了避免被朝廷株连,也清楚朝廷早晚会要对他们这些藩镇进行削藩的政策,于是在桓节的表率下,同样宣布自立,不再接受朝廷的调遣。】
【不久之后,范阳的马溯安同样起兵反抗朝廷的征调,此为‘三藩之乱’。】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段琦接受朝廷的征召,表示不接受桓节的调遣,于是率领着自家的将士和私军在姑臧起兵勤王,对抗桓节。】
【永晋二十九年十月,看到大周王朝陷入内乱之中的匈奴人悍然起兵,再次叩边袭扰周王朝。】
【永晋二十九年十月七日,楚世昭借助着桓节的支持,他亲领北府军的残部平定了在姑臧城起兵的段琦。】
【然而桓节作为凉州大族,他拥立楚世昭,又不完全支持楚世昭,他握有兵权,又不能完全将兵权交在楚世昭的手上。】
【楚世昭的很多主张,都不能得到重用,凉州依旧是桓节的一言堂,这让楚世昭无可奈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