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文臣集团。】
【对此,楚世昭即便是想要遏制党争的趋势,也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这所谓的朋党,大多都是因为利益分歧而产生的,楚世昭并没有办法做到保证每一个党派之间的利益能达成一致。】
【而多年征战、治国之下,大周王朝涌现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治国有方的文臣,像这种满朝悍臣,众强盈朝的现象,想要让他们互相服气实在是太过困难。】
【对于楚世昭而言,这些朋党之争的大臣,都是贤臣、良臣、忠臣,在他的手上都能在相应的领域做出表率,而现在他们互相之间的对立,又有哪个不想要致对方于死地?】
【连文俞和郭忧这样的死对头都能抱团,由此可见朋党之争的弊端已然深入朝廷。】
【所谓的皇子之争,也根本不是两个皇子之间的矛盾,而是在皇子之下,这些本身属于楚世昭的大臣互相之间的斗法罢了。】
【而这些大臣,只是将矛盾放在皇子的身上,以此让夺嫡具现化他们之间实质存在着的矛盾。】
【楚世昭和李凤宁的儿子楚济民吸纳寒门,支持寒士,那么那些豪强名门出身的大臣,就会去支持楚世昭的长子楚济钺。】
【楚济钺接受、虚心接受文臣们的劝诫,反对武力,反对军政强大的将领集团,那么那些出身武将,以军功得以晋升,取得功业的将领,就会去支持楚世昭的二子楚济民。】
【他们又有哪个是因为这些皇子的人格魅力而甘心效力的,无非是派系,利益,互相争执之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罢了。】
【而楚世昭作为陛下,又不可能偏帮一方,他亲自下场,只会让局势变得越发困难,他所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培养两位皇子的才能,让他们有着驾驭臣下的能力,保证自己日后继位登基,不仅能够驾驭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大臣,还要驾驭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大臣。】
【同时,楚世昭也告诫他的两个儿子,不能因为一些大臣支持自己,就偏信,也不能因为一些大臣不支持自己就偏废。】
【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并且让这些大臣做到些什么,而不是主次颠倒,大臣提出什么,你们要去帮他们做到什么。】
【楚世昭对于两个儿子一视同仁,都亲身予以教导,同样也让大臣们捉摸不透,不知道楚世昭到底想要立哪一个儿子。】
【而到了如今的心境,楚世昭并不在意到底谁能继位他的大统,楚世昭只在意继位之人,能不能承得住天下之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