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说,人未到,诗先到。这太奇妙了。谢子初兄传讲义山的诗。——弟弟在东都洛阳时,有幸参加乐天公和令狐公的文会,经常坐在末席,诸公品评人物时,总是提到子初兄,论者都说,子初兄是理政的全才,只可惜身患美症,不能参加科举,为令狐公的憾事。
令狐子直说,东都诸公确实如此评议。
令狐子初说,某在青春盛年,得了风湿,行走困难,便绝了科举之路。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即位,有赦有赏。圣人下诏,中书、门下及节度等使,各赐一子官有差。家父时任中书侍郎,就是右相,圣人恩典,某便得了官,到国子监,做了博士,教授学生。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确实是这样的,某因着腿疾,得家父怜惜,先占了父荫,却让子直蹉跎至今。
令狐子直说,兄长切莫这样说,自古长幼有序,兄长又博学多才,先行以荫入仕,是理所当然的。
令狐子初说,子直度量至大。——疾病是一种省察,自己病了,便能省察到百姓的病痛,也能省察到大唐的病痛。今日的大唐,如吾一般,也得了风湿,宦官干政,政出多门,就像是风寒湿三气杂至,以至于五脏六腑不合,脏腑不合,便生外痹。藩镇违命,就是心痹,血脉不通;战乱频仍,便是脾痹,四肢怠惰;流民四起,便是肠痹,时有乍泄。
令狐子直说,愚弟这些年随父亲南迁北徙,探察过四方民情,愚弟也以为,大唐是病了。愚弟不才,也想开个方子。大唐的病,需要两味药,一味叫圣断,一味叫任贤。圣人裁决果断,是非分明,政令严肃,就不会受制于内;贤人得以任用,圣人无虞,朝堂无党,藩镇无心,州县无事,则坐享天下之福。
李义山说,子初兄以己病喻天下之病,确实是非常之见。子直兄的圣断一说,上追韩公退之的《平淮西状》,“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子直兄的任贤一说,则合乎太宗在《金镜》中的训示,“至治未尝任不肖,至乱未尝任贤。任贤,享天下之福;任不肖,罹天下之祸。”这两味药,确实是治理天下的良策。
令狐子直与令狐子初相视而笑。令狐子初说,子直曾在信中赞美义山博闻辩智,海内无双,吾半信也,今日交谈,吾全信之。李义山也笑了。
令狐子初又说道,如果大唐有圣断任贤的一日,愚兄不才,宁愿择一个偏远下州,做一个刺史,为百姓做几件实事。
李义山说,那愚弟就和子初兄一起到那偏远下州,给子初兄做个长史,代拟日常公私文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