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黑娃的头,道:“识字又怎么了?他们若真是蒙古贵族,当年北元败逃时,早就跟着一起逃了,如今还留在北平,还在这里谋求生计,并且没受到官府针对,那便足以证明他们的清白。”
“识字的确不多见。”
“但蒙古本就是个较为宽松的部族。”
“若是有上进之心,趁机偷学,也未尝不可能。”
“万不可一棍子打死。”
“不过话也不绝对,具体如何,等见上一面,就知道了。”
“你先在前面带路吧。”
黑娃纠结了一阵,不情不愿的朝前走着。
夏之白摇摇头。
大明朝廷对色目人、蒙古人、女真人并无太多偏见,但底层百姓却不然,对于这些抢占自己粮食,霸占自己土地房子的元人,他们是有恨意的,但色目人、蒙古人等,也都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甚至于.
最底层的蒙古人、色目人,有的还比不上汉人。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造反时,会有这么多色目人、蒙古人跟随,因为他们同样苦元久矣,都想推翻这个残暴昏庸的王朝,只不过明朝建立后,留在大明的色目人、蒙古人,虽生存环境好了点,但也并没有好太多。
大明的士人更排外。
这些色目人、蒙古人几乎没机会接触到识字。
他们唯一的上升渠道是从军。
驻守边疆的藩王,同样很喜欢用这些人。
但并不是所有蒙古人、色目人都想上阵杀敌,也有一部分蒙古人、色目人想读书识字,走上仕途,但这些人没机会,参加科举基本过不了童试,也没有多少士人愿意教他们,更没有多少士人会收他们为弟子。
他们如今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上不上,下不下。
这部分人之前夏之白并没有注意到。
方才黑娃说到这,他才反应过来,这些人同样是拉拢的对象。
而且更好拉拢。
因为这部分人被压抑的太久了。
不得志也太久了。
他们需要除入伍外,新的上升渠道。
若是能激活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对于恢复北疆的生产大有裨益。
想到这。
夏之白心头微动。
他已越发感到自己来北地的正确了。
弥合南北。
并不仅仅是地域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