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那些官吏,不敢太明目张胆罢了。”
“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真能始终这么强势?”夏之白轻蔑一笑,摇头道:“不可能的。”
“因为利益动人心。”
“看到这些商贾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肥的流油,你认为地方的官吏能忍得住贪婪?”
“陛下对士大夫的警惕是对的,现在的士大夫绝大多数都德不配位,他们很多都暗藏私心。”
“正是在这股私心作祟之下,大明的很多制度其实都有问题,如今看起来很不错,只是因为有个强势且严苛的帝王罢了。”
“朝堂限制商贾。”
“实则一直都在给商贾让利。”
“商贾无地位在位高权重的官员眼中,就是小儿怀璧,最终要么成为官员的私产,要么就官商勾结。”
“大明很多方向都错了!”
“陛下对士大夫各种警惕,各种戒备,也习惯从史书中吸取经验教训,却是忘记了。”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盐这一个暴利行当中,一年销售额高达数千万,而朝堂仅仅获利一百万两。”
“这不是税,这是施舍。”
“除了盐,还有茶,还有粮食等等,凡涉及民生相关的行业,其实都是暴利,但大明却将这些暴利,拱手让给了商贾。”
“归根结底。”
“便是大明体制出了问题。”
“朝堂过于精打细算,为了所谓的为民减负,将很多本该朝廷担负的职责,转手卖给了商贾。”
“这也是陛下的问题所在。”
“只精于算小账,却总是忽略了真正的大账,被那些精明的官员耍的团团转,还浑然不觉。”
夏之白嗤笑一声,也是颇感无奈。
朱元璋成也布衣,败也布衣。
他有防范之心,却不知该如何防范,最终武断的选择了一刀切,凭着自己对商业的了解去制定政策。
根本没考虑实施后的状况。
朱标目光阴晴不定,他深深的看着夏之白,凝声道:“可否把话说清楚一些?”
他还是没听明白。
夏之白道:“宋朝开始,商业渐渐兴旺发达,商贾可以参加科举,官员也能经商。”
“那时,官商勾结很严重。”
“陛下吸取宋朝的经验教训,选择了一刀切,将商贾地位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