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反复刷上桐油,桐油乃轻质的干性涂料,具备防水、防腐,贴合缝隙的作用,使得气囊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热空气,达到长时间浮空的效果。
但桐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长时间接触高温会极速氧化,而产生燃烧。
故而,气囊的内壁除了桐油之外,还需要覆盖刷上一层隔热、耐高温的树脂,以防止桐油自燃。
霍青此时的观察,便是要确保气囊的安全稳定性,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
经过大约二十多分钟的燃烧后,气囊已经完全胀了起来。
霍青这时示意山贼解除脚手架的限制,任由气囊载起吊篮浮空。
吊篮的四角都绑有粗绳,连接着地面上的巨石,限制其浮空的高度。
热气球在离地约三四米的高度停住,这样的距离即便是发生坠落事件,也不至于会发生人命。
而像这样原始的热气球,几乎无法人为地控制它的飞行方向,只能随风而行。
不过,却可以控制火量和热空气的输出,来粗略控制其飞行的高度。
浮空之后,吊篮上只有霍青、老六与武飞凡三人。
霍青仰头又观察了一下气囊内部的稳定性后,对老六说道:“六子,加盖!”
老六憨憨的表情,应了一声,随即将一个铁盖罩在了那口铁锅之上。
他两米有余的身高,加上臂高,踮起脚尖,恰好就可以勾到火盆的位置。
铁盖上,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活动气口阀门,完全闭合时便会隔绝空气,致使火盆熄灭。
通过调节气口阀门的大小,便可控制火盆内的燃烧。
原则上,火烧得越旺,热气球的高度就越高。
反之,想要降落时,将阀门调到最小,便可缓慢落地。
而火盆上的这个铁盖,既保证了高空悬浮时,气流无法将火苗吹灭,也可达到控制高度的作用。
霍青亲力亲为,反复实验着热气球浮空高度的控制,与降落时需要减少燃烧量的程度,并由武飞凡一一记录数据。
到了黄昏的时候,霍青这才回到地面,遣散了所有围观的山贼。
而后,与武飞凡来到一间书房,开始整理一天实验下来得到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操作技巧,以及气囊整体稳定性的评估,并订载成册,制成了一本操作指南。
第二天,仍是一整天的实操验证,针对热气球试验器的各项弱点进行升级改造。
一连三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