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被注明的人出了问题,首页上就得重新进行调整和更改。
这是因为:曾经有很著名的文学大儒,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引无数人效仿追捧。
最后却查出,此人实乃大奸大恶之徒。
朝廷要将此人查办。
无数追捧他的人打死不信证据,一味地不择手段想要捞人。给朝廷带去了不小的麻烦。
而后,又发现有不少著过名书的、写过名诗的人,同样也是劣迹斑斑。
每一次处理,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朝廷因此干脆颁布了新的法令。
但凡被查出有罪的人,其所有著写过的文字,一律封存,再不出示于人前。
可当明镜以鉴后人的史书,为最。
总不能让后人指着史书上这人的名字问:“原来这人还偏写过国史呢?那这国史还可信吗?”
或者:“那这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坏吧?其是不是被陷害的啊?”
为了不让史书的威严和正统性遭到质疑,也为了不引起更多人的盲目追捧。
所以,该封封、该换换、该改改!
林焕身为掌修、掌录的修撰,遇到这种事情自然责无旁贷。
毕竟司仓可说了不算。
“冉司仓言重了,身为修撰者,可不止本官一人。”林焕淡淡推拒。
翰林承旨一人,翰林学士十二人,翰林修撰一百二十人,翰林编撰三百八十人。
干嘛非得来找自己个新官儿?
还用这么求恳的态度?仿佛他要是拒绝了就是罪大恶极了似的。
“哎呀,林修撰哪,您是不知道啊。”
冉司仓抹着额角不存在的汗水,一脸急色的解释道:“下官去求过他们了。”
“哦哦,不是下官求了别人不肯才来求您的,您别误会……”
“下官的意思是说,下官担心您事务繁忙,就先去找的别人。”
“可他们不是推说太忙没空,就是要求我们将史籍仓库内的书籍,全部都搬出来堆放。”
“这……这任务量也太大了。而且万一有了损失或损伤,下官也实在是吃罪不起啊。”
大荣历二百年史,已有三千多卷。
再加上那么多前朝史记,想想都需要特意建造一座大仓库来存放就可想而知。
那些修撰想得倒是轻松。
全部搬出来,他们翻一页分两类归两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