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苍生的苦难,换取大元帅一人的功业辉煌,老夫窃为大元帅所不取也!”
在大明朝中,从官场到民间,一直存在着反战的言论,在一部分官员、百姓眼中,塞外苦寒,人难以生存,一旦开启征战,将士死伤,国库耗费,胜也是败,败也是败。
再加上归降的蛮夷野性难驯,不论到达什么地方都将惹下祸乱,朝廷管理困难,注重华夷之分的官员们更是无法忍受。
在这些官员眼中,大明朝百姓的日子刚过的好点,当今圣上就为了所谓的文治武功大开战端,让亿万百姓来成就圣人一人的圣主之名,简直是昏庸。
袁洪愈这话,明着在说王崇古的功业辉煌,暗着在说当今圣上的文治武功。
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火气,王崇古当过文官,做过元帅,脾气自是不小。
一个行省的巡抚,在他看来,不比永定河的王八大多少,竟然还指着他,骂着圣上。
王崇古灵光一闪,想到了自己和家族破局的方式,冷着声调,道:“袁洪愈,你这是在讽刺我,讽刺圣上吗?”
大殿里的人,心立刻就提了起来。
袁洪愈笑容不减,却充满着冷意,道:“这我哪敢?漠北一战,大元帅家中就要多出三位国公,我是真为大元帅高兴啊,讽刺二字,从何谈起?”
“那就是眼热了。”
王崇古的声调也冷了下来,反笑道:“你不会是因为封功授爵的不是你,才对我,才对当今圣上心怀怨怼了吧?”
此话一出。
大殿里的人纷纷变了颜色。
这是明着在说袁洪愈嫉妒他人战功,而自己无能,反过来责怪立功之人和当今圣上。
官场无君子。
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德行又是朝廷考评,立功立言,死后评价重要的标准。
王崇古虽然没有破口大骂袁洪愈是伪君子,但也透露了那个意思。
只要袁洪愈没有达到圣人不喜不悲的心境,就绝然忍受不了这样的质疑,果不其然,袁洪愈红温了,道:“汝也是文官出身,焉能不知《尚书》有云:天命无常与,暴力不足恃,有德则得国,无德必丧邦。
我以礼仪之邦话说于你,却不想被小心之心度之,当真是小人。”
“我是小人?”
王崇古冷冷一笑,拍剑而起道:“袁洪愈,过去鞑靼人南下打草谷,掠我边民妻女及财者,你在何处?草原军骑纵横塞外,我边镇之军寸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