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台下的道门大真人们,都望着金崇申大真人,眼中的精光无限。
厉害!想学!
可金崇申大真人却只有满心的恐惧,落雷降下那一刻,他能明显感受到虚空在扭曲,这哪是能施展的东西?
甭管怎样,奉旨拉偏架的辩论主裁判,主事阁老李春芳,开口道:“天地已明曲直,此辩,道门胜!”
在场道人、百姓立时欢呼雀跃了起来。
儒门大宗师们如丧考妣。
但也改不了大明朝一半书院拆毁,一半书籍被列为禁书不容学读,一半的士人被赶出书院。
随后。
朝廷就颁布了事关儒、释、道的新令。
自即日起,全面恢复洪武年间关于道门、佛门的禁令,并将儒门添了进去。
朝廷将建立设置系统完备的儒官、僧官、道官体系,将文士、僧伽、道侣事务的管理纳入朝廷运行的轨道。
其中,朝廷的律令高于儒家规矩、佛家戒律、道家法规。
而这套序列、职责严整的‘儒官’‘道官’‘僧官’体系,沿袭太祖高皇帝所立之名,曰:“善世院”。
管理儒众、僧众、道众及儒、佛、道三教界事务,掌管天下儒、僧、道三教事。
善世院隶属礼部,左右各置:善世、阐教、讲经、觉义一人。
在外各布政州府县则设有僧纲、僧正、僧会、道纪等司衙门,管理该地方儒、佛、道三教事务。
看管僧人及寺院的名籍文册、负责铨选及考试提拔儒士、僧人、道士、签发度牒、检束管理儒、僧、道行及教内诤讼,若不涉及民事纠纷,其他衙署不得过问。
自此,圣上将儒释道三教,将天下书院、寺庙、道观分成了三类。
以佛门为例,“禅、讲、教”三种寺庙。
禅,即指禅门各宗,各留宗庙,余者尽毁。
讲,则专门注重研修讲说佛门义理的天台、华严诸宗。
教,则是指专门念诵真言密咒,演行瑜伽显密法事仪式者。
寺分三类,僧人也同样分成这三类。
朝廷为了方便区别,连僧服的颜色也有规定,日常穿的、正式场合的袈裟等,三种僧所穿着也都不一样。
在三僧中,唯有教僧是专门应付世俗的请求而做佛事(死者葬仪、年忌法要、祈福禳灾等)的赴应僧,教寺也称为赴应寺。
朝廷会指定专门的应供道场,提供佛事活动,禁止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