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母笑道:“你大嫂娘家送了十几斤长粒酒米来,我就跟你大嫂把它做成阴米,你带回去吃,等你坐月子我们再给你做。”
酒米产量低,他们这边的水田少今年就没种,亲家那边水田多,年年都种。
杨大嫂也在一旁点头,“喜欢吃就带个口信回来,我回去再拿一些来给你做。”
今年多亏小姑子和姑爷找了好门路,家里才挣了那么多,带着娘家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人都是相互的,小姑子好,做嫂子的也该想着她,大家才处的长久。
杨春燕笑吟吟的点头,“谢谢大嫂!”
杨大嫂嗔怪的笑道:“一家人,还客气啊!”
这时,杨小雪在院门口喊:“春燕,我们要回去咯!”
“来了!”杨春燕应了一声,扭头和家人告别,“妈,老汉儿……我们走了哈!”
周怀安推着自行车往外走,杨家人都跟了上去。
杨母点点头,又叮嘱道:“路上慢点,你身子不方便……走路做事仔细点……有啥事就让冬梅带信回来。”
见她一脸不放心,杨小雪笑道:“二婶,这几天不忙,你们也跟我们一起过去耍几天?”
杨母乐呵呵的说:“开春家里零零碎碎的事情多,等春燕生了我再去。”
杨小雪笑着点头,“要得,我们走了哈!”
方志强冲他们笑笑,蹬着自行车走了。
杨春燕坐好,冲他们挥手,“你们回去别送了,我们走了。”
“我们走了哈!”周怀安蹬着自行车跟上了方志强。
上了柏油路,杨小雪扭头看了看两人的夹背,“燕儿,二婶可真客气,夹背都塞不下了。”
杨春燕笑道:“二娘也不差,你的也满满当当的。”
方志强点了点头,“丈母娘客气的不行,连红苕干都给她装了一包,就怕她回去没得吃。”
杨小雪白了他一眼,“我们今年忙着修房子,红苕干红苕丝都没来得及晒,回去本来就没得吃!”
她想到这些就来气,别家的父母儿子修新房子,高兴的忙进忙出,他家的连看都懒得来看一眼。
要养老钱,粮食的时候就来了。腌的腊肉香肠、晒的菌子、红苕干都往他姐那送。好像以后给他们养老送终的人是他们两口子。
方志强晓得她心里怨父母偏心,但他也没办法,再不好也是自己的父母,就像鼻子再丑也不能割了不要!
他岔开了话题,“老幺,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