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漂泊总徘徊,
只要我们紧握彼此的手,
幸福的花儿处处绽放……
只要我们紧握彼此的手,
幸福的花儿处处绽放喽……”
“真的很棒!”我再一次为文娜喝彩,再一次鼓掌。
“文老师真是活菩萨啊!”阿卡不停地拍着手,夸奖着,并说桑仁家里肉已经煮好了,叫我们和顿珠大爷一块过去吃晚饭,村里好多人都来了,都在等着欢迎我。还说顿珠大爷刚才已经放羊回来了,过来看我们,刚好我和文娜在屋里忙着,没好意思进来。
文娜告诉我,顿珠大爷就是这个院子的老主人,已经七十多岁了,是个孤独的老牧民,放了一辈子羊,如今还养着上百只。儿女都到别的地方工作或做生意了,就他一个人不愿意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他说他离不开雪山、离不开草原,离不开那成群的羊儿。他的女儿原来和文娜一起在西安打工,告诉文娜她美丽的家乡很远很贫穷。文娜一直很神往,说以后有空一定要去好好看看。只是因为多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黄得芝走后,文娜突然想起这个美丽而贫穷的村庄,就来到这边村里看望顿珠大爷。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稚嫩的面孔,穿着破烂的衣衫,得知因为上学太远小小年纪就已经跟着大人放羊时,她的心如刀绞一样。她决定要把林子飞留下的那十万块钱拿出来,给村里盖个学校。顿珠老人听了后很激动,说愿意把他的院子送给文娜,给孩子们盖教室,自己白天放羊,晚上陪文娜守学校。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文娜用十万块钱盖起了七间房子,她和顿珠大爷一人一间卧室,一间作厨房,其余四间作为孩子们的教室,总共有十六个孩子,最大的六岁,最小的四岁。文娜既是校长也是老师,既是保姆也是妈妈。孩子们开始有的喊文娜“老师”,有的喊“阿妈”,慢慢地全部喊“阿妈”了。而我则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阿爸”,出国在外,一直没有回来。
隔壁桑仁家里门口站了几个人,穿着藏族服装,见到我和文娜热情地迎上来,一边给我们敬献哈达,一边端着酒碟,连声说着“扎西德勒”,非要让我喝三碗酒。小小的银碗、醇香的美酒,这是藏族人民最热烈的欢迎仪式。我双手合十,向他们还礼,伸出无名指,沾着酒朝天朝地弹了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神后,满满饮了下去。烈酒入喉,让人倍觉爽快。文娜也也沾了酒,弹了弹,但不喝酒,大家也不强求,都说“文老师不能喝酒,万一把脑子喝伤了没人给我们教娃娃!”
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