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两天连续做三批器件,相对于在48小时内进行了近2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夏天在手套箱中做实验是非常难受的,就算有空调降温,实验结束后,整个人就像是蒸了桑拿一样。
“有没有机会把效率做的更高一些呢,比如到11%以上?”陈婉清道。
“我个人感觉可能性不高,”许秋道:
“毕竟它只是一个传输层材料,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主要还是得看有效层。
反正之后也是要做重复性实验的,到时候再试试看呗,也可以试下倒结构。”
“要是能到11%的话,发的文章档次可能会高一些,现在这个情况的话,估计又是一篇二区吊车尾的文章。
不过,这一篇可以发Communication,要补的实验相对少一些。”陈婉清道。
说完,她又感慨道:
“没想到我上一篇文章还没下文,你的文章我还没改完,马上就又要写新文章了。”
“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许秋道。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陈婉清似是不经意道:
“对了,学弟,你对这篇文章的一作有想法吗?”
“啥,一作?”
许秋之前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心中一直默认是给学姐做实验的,现在仔细一想:
最开始是学姐提了一个想法,但是核心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都是他来完成的。
如果后续的补充实验和文章撰写,也都是他来完成的话,给他一作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一篇SCI二区,也没必要和学姐抢一作,她要三年发四篇二区一作才能毕业。
而对于他来说,不考虑提前毕业的情况,博士毕业还有六年的时间,肯定不会缺文章的。
想到这里,许秋说道:
“没必要给我一作的,这个想法最初也是学姐提出的,就当我是在帮你实验好了,像上一篇一样给个二作就行了。”
“你这个贡献量的话,二作不太合适,要么我们共一?”陈婉清道。
“什么共一啊?”门口居然传来了魏老师的声音。
两人皆是一惊,他们完全没有听到魏老师的脚步声。
“魏,魏老师好,是这样子的,”陈婉清有些紧张道:
“之前我说的那个钙钛矿传输层的想法,许秋给试出来了,他用的正结构,替代了PEDOT,现在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