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仍可窥见如初的善良天真,是为赤子之心。”
“上回子猷哥哥他们在这里,也都说起过,要褒有天真的赤子之心,可万一失却了,会怎么样?”
“失却此心之人,话语会言不由衷,作文会词不达意,做事会没有根底的。”思霓郑重道,“迷路转向,便与你舅舅所言的清明境界相去甚远了。”
(“失却童心”的讨论:出自李贽《童心说》。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先秦的诸子时代,魏晋南北朝,再一次发生在明代中晚期,而明代中晚期这一次,旗手就是李贽。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也就是说,如果人人失却了真心,世界也就随即成为假人的世界。)
“嗯,赤心如初难能可贵啊,用真心换真心就越加的不容易了。”少姝的俏鼻头微微耸动,小模样像极小狐狸通过闻辨气味来找寻同类,引得母亲禁不住轻笑起来。
“有道先生和他的诸多弟子都做到了,你也不用太过烦懑忧结。此事也告诉我们,有道先生对士人的鉴别,从来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经过了长期用心地习学、观察和甄别。”
“是的,少婵姐姐也为我们阐释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识人确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少姝似有所悟,又生疑惑,“妈妈,有道先生流传于后世的,都是对人的赞誉之评吗?”
“那可不尽然哦,”思霓给予明确否定,“依你那样揣测的话,有道先生岂不是成了‘好好’先生?”
“哦,都有谁得到过先生不太理想的预判呢?”
“广为人知的,有‘叹黄允之废于不笃道’,‘惜谢甄边让之失道’,及‘见史叔宾之基下’。”
少姝劲头更足了:“有这么多人啊,都是怎么回事?”
“名士黄允才貌双全,先生对他的评鉴是‘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此评一出,黄允立刻声名大噪,他自己也是得意非凡,认为从此前途坦荡,而有选择的忽略了先生的后半句话,他为登袁隗之堂,竟弃糟糠之妻,其妻累数其若干丑事,黄允因此而身败名裂。此岂非先生所言“守道不笃”而有所失吗?”思霓稍停,又接着说,“此后,其仕途自然受到波及,变得万分坎坷。但这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