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中局,实则终局矣,我并非不愿出山,只是无能为力罢了,天命未定尚可图,天命已定不可逆也。”
说罢,诸葛亮摇着羽扇便站起身来,然后慢悠悠往身后走去。
徐庶愣愣的看过去,他看到那里是一个木架,上面堆放着诸多竹简,但是在一旁却也摞着一堆纸质的书籍。
很明显的是,他看到竹简之上多半落灰,但纸质书籍上却十分干净,这说明诸葛亮更多看的东西,都是这些纸质的书籍。
徐庶很快也意识到这些纸质书是什么了,也只有北边的玄夏,才会把这种相对精美的纸质书当做主流的文本载体。
他一下也就明白过来,诸葛亮虽然身居乡野,但其实十分关注北边。
果然,只见诸葛亮随意纸质书堆之中拿出几样,分别是一份月报,一份自然期刊,一份玄夏律,一份自然经,随后他返回桌前坐下,把这些东西放置在徐庶面前。
徐庶低头一看,隐隐明白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了。
他从中拿起玄夏律,随便一翻,就看到里面条目诸多,解释详尽,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其上有许多额外的小记或者一些标注,显然这都是诸葛亮在阅读这些东西的时候进行的笔记和解读,这种钻研之认真,让徐庶不由得惊讶。
他又拿起其他几样书看了看,发现也皆是如此。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元直不觉得,仅此四样,玄夏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吗,玄夏制度我数年来沉心钻研,越是钻研越感无力。
其法条之成熟与方向完美印证了自然教之信条理念,小民之权终有伸张,有如此之治,百姓拥戴之坚不可摧毁。
有自然之期刊,可证自然学方法论之用,得益于此,今玄夏技术之利,外者不足望其项背。
再月报者,有耳目监督之效,下有民情反馈,上可监察地方,视听得正,吏治当清,可属社稷之神器也。
而有《自然经》,重塑公德,再造良俗,百姓各安其事不亦乐乎,许辰著经立道之功,不下上古圣贤矣。”
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亮轻轻摇头,似在自言自语的感叹,又似在对徐庶说话。
“天下格局已然重塑,这不是汉吴和玄夏的斗争,而是华夏旧秩序与新秩序的斗争,亮苦心钻研玄夏多年,心中已有结论,北边要比我们先进太多,此乃大道之行,堂堂正正,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诸葛亮话音落下,便淡淡一笑,笑容之中看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