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了出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经过一阵猛吃猛喝,大家的食欲得到了满足,于是开始说闲话。酒席上么,除了喝酒吃菜,就是说话。
“听说这位新郎官的祖上在山西太原?”大姑爷向昌龄提出了问题。
“是的,我家祖爷爷就是太原人,后来我祖爷爷在芷阳村买下了一块地皮,于是就在芷阳村安家了,就是现在的王家大院。”
“大诗人王勃不也是山西人吗?”
“是的,说起来,那王勃还是我的本家爷爷,王勃跟我的爷爷是同辈人,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小十来岁,他们都住在太原城北的鼓楼街。”
“难怪呀,原来你们王家有根基,大诗人之后,要我看,妹夫这令婿将来有大出息。”芙蓉大舅舅夸奖昌龄说。
“听说外公家在洛阳的莲花寺街?”昌龄问。
“是呀,还有你两个姑爷,他们也在洛阳,不过你大姑爷住在铜驼大街,过些天你跟芙蓉去我们家玩几天,那里有香山寺,还有龙门的那些石洞,对了,洛阳的牡丹花也很有名呢。”
“当年则天皇帝在香山寺举行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盛大诗会,你们一定知道?”
“怎么不知道?当时的情景好热闹呀,香山寺漫山遍野都是围观的人,不过一般平民百姓不能靠近香山寺,只能站在远处看热闹。昌龄你也知道这事?”
“知道一些,不过那时候我还小,只是听大人们说起。到了七八岁的时候,我看到一位老先生拿着一本小书,书名是《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故事》,我看了看内容很有意思,就向那位老先生把那本小书借来了。那里面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得。”
“说给大家听听?”
“只怕说不好。”
芙蓉用手肘在昌龄身上碰了碰,昌龄明白是鼓励他说。又加上其他几位亲眷的催促,于是王昌龄说道:
“那时候,则天皇帝刚刚登基不久,作为金轮圣神皇帝的她,在天阙龙门香山寺石楼举行盛况空前的诗会,这场驰誉寰宇的大周诗坛盛会由可以称量天下文才的扫眉才子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诗会开始,主持人上官婉儿宣布了则天皇帝的圣谕,以香山诗会为题材,在场官员每人赋诗一首,谁最先写成就赐给一件锦袍,结果左史东方虬最先写成。于是上官婉儿把锦袍递给了他。”
“这东方虬风光了。”大舅舅带着羡慕的语气说。
“事情还没完呢,就在这时候,宋之问的诗也写好了,大家看他的诗,都说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