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退到了济南。”
“待到建文四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当时朝中有人请诛李景隆,认为局势败坏如此之快,都是李景隆两次大败之故。”
“建文帝不仅不准,反而让李景隆与兵部尚书一起去江北向燕军求和,表示愿划江而治。”
“仗打到这一步,燕军连战连捷,士气如虹,眼见攻破南京就能改天换日,自是不肯和的。”
“李景隆求和不成,建文帝依旧没治他的罪,反而将守卫城门的重任托付于他。”
“结果燕军攻来时,李景隆主动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建文一脉彻底断绝希望,靖难之役也以朱棣获胜告终。”
听到这里,朱元璋神色已经变得古怪之极,既觉羞恼,又觉得不可思议。
至此,他哪里还不明白,刘宽先前所说的“大明第二战神”分明就是挪揄之语,是贬非褒。
看着俊朗不凡、人模人样的大外甥孙李景隆,并不像他父亲李文忠那般能征善战,而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草包!
刘宽顿了顿,接着道:“因李景隆几次大败太过离谱,又有开门迎朱棣入城之事,所以后世不少人推测,李景隆私下里跟朱棣交情很好。”
“他留在建文帝这边就是为了充当内应,用另一种方式帮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当然,这只是部分后世人的猜测,主流观点还是认为李景隆就是菜——嗯,也就是类似赵括、马谡那种谈起军事头头是道,实操起来却很拉胯的人。”
御陛之后。
朱标、朱棣各坐在一个锦墩上。
朱棣神情已不在恍惚——他注意力基本被刘宽所讲的李景隆之事吸引了。
朱标则露出了好奇之色,忍不住低声问:“四弟,景隆与你私底下是否感情格外要好?”
“我不知道啊。”朱棣有些茫然,却也压低了声音,“我们差了八九岁,私底下交流也不多——至多是在大本堂读书时常带着他和几位年幼的弟弟一起玩耍罢了。”
朱标还想再问什么,便听见前面朱元璋一阵咳嗽,于是便闭了嘴。
刘宽见老朱忽然一阵咳嗽,不由关问道:“陛下无碍吧?”
朱元璋见刘宽并不像听到什么的样子,放下心来。
他道:“咱没事,只是没想到你口中的战神竟专打败仗。”
刘宽解释道,“陛下,微臣只是转述后世人的说法而已,并非故意挪揄。”
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