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蜀汉国力己经不如诸葛亮辅政时期、蜀汉百姓赋税沉重、生活困顿等情况,提出停止对魏国用兵的建议。满朝文武大臣附议谯周。惟独陈祗坚决反对,认为姜维北伐,在于完成先帝"匡扶汉室"的初心及诸葛丞相"还于旧都"的夙愿。虽然目前进展不是太顺,但此举至少削弱、警告了曹魏觊觎蜀汉的野心。面对陈祗的反对,谯周恼羞成怒,在朝堂上与陈祗展开激烈辨论。陈祗也是厉害,引经据典,针锋相对,竟然把谯周辩得无可奈何。谯周悻悻回家后,提笔写了著名的《仇国论》,然后将此文刻印多本,呈至刘禅及陈祗等有关大臣,期望自己的建议能够得到通过。
董允、费袆都当过刘禅的老师,且与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开国元老或多或少有过交集,何况古时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加上诸葛亮在"出师表“上都赞扬过董允、费祎,作为晚辈的刘禅,内心深处即使对董允、费祎最是不满,也不敢为难他俩。
而陈祗就没有董允、费祎的那些政治资本,他在刘禅眼里,无疑是个小字辈。但陈祗的聪明在于明白一个道理:与其和小人交恶,倒不如利用小人办事。惟此,上任后的他,就与宦官黄皓"互为表里",相安无事。事实上,古今中外,宦官之类的小人如被昏君宠幸,与之硬斗的正直官员,又有几人得到过好的下场?
大家知道,陈祗的上位,皆系费祎推荐,且官位都是董允曾经呆过的位置。如果陈祗是个庸人,费祎何必如此看重于他?即使费祎看走了眼,以董允的为人做事秉性,岂会同意让陈祗接替他的内侍之职?虽然第二次接替时,董允己死,难以反对,但他死前,能不向刘禅提出接替自己权位的合理人选么?
费祎与大将军姜维,似有制约。史载:姜维北伐,费祎仅予其万余军卒。费祎为何如此浅尝辄之,目的若何?如果不想让姜维北伐,自己直接下令不准北伐不就完了?或者上书刘禅,索性卸了姜维的军权,爽事一桩啊!深究原因:在于北伐承载着刘备、诸葛亮的梦想,何人敢违?
这也就是陈祗不敢与黄皓翻脸,但敢于和谯周对薄公堂的原因。黄皓的谗言,只是让刘禅多点昏庸而已,而北伐的戛然而止,将会动摇蜀汉对外强硬的形象。知道孰轻孰重的陈祗,也就全力支持北伐。事实上,因刘禅不纳姜维"斩了黄皓"之谏,姜维为了避祸至沓中屯田,不再继续北伐,以致司马昭挥兵欺蜀。
陈寿是谯周的得意门生,现在他撰《三国志》,不"厚黑"一下让谯周丢过"颜面"的陈祗,对不起恩师啊。因此也就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