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缺乏辨别是非曲直能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臣,希望刘禅多加听取他们的意见。诸葛亮领兵前往汉中时,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其北伐。董允则接替费祎的侍中一职,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基于另一位侍中郭攸之性情温顺,不敢管事,因此宫中之事,完全归由董允一人负责。董允处理政务,重在预防,发现不良苗头,即予阻止。刘禅经常想选民间美女充入后宫,董允就劝他不能过度沉缅女色,更不能多立后妃。由于董允当过刘禅的"老师",刘禅敬畏他的道德情操,也就不敢斗胆违拗。
诸葛亮一共有过六出祈山,历时七年余。期间,郭攸之因病去世,蒋琬接任其职,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仍然在宫中匡扶刘禅。两个大臣琴瑟相和,确保了蜀汉后方的社会稳定。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于北伐征程上。这次跟随诸葛亮北伐的大将魏延与参军杨仪又起争执,互相控告对方谋反。因诸葛亮曾言"魏延脑后长有反骨",加上魏延派人烧毁护送诸葛亮灵柩队伍及北伐大军回撤的栈道,董允与蒋琬皆认为杨仪占理,结果魏延在回途中被斩。
尚书令蒋琬担任益州刺史后,上书刘禅,希望给予费祎、董允爵位、食邑方面的赏赐。刘禅准奏,并将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名下,作为董允及其子孙的永久享用之地。获知这一封赏,董允一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一面骑马不分昼夜赶回分水镇,亲自烧掉地契,然后将赏赐他的田土,一一退回乡民。乡民认为一个丞相级别的人,不可能如此轻车从简返乡,怀疑有诈,皆不敢受,直至董允叫来地方官员证实,乡民方才相信,感动得下跪谢恩。
随着刘禅长大,宦官黄皓投其所好,从中祈求宠幸。董允多次匡谏刘禅,并当着刘禅面质询黄皓何事可为不可为?黄皓因此惧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
疾恶如仇的董允,十分体谅下属。有一次董允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大臣约定出游聚餐,正要启驾时,郎中董恢前来拜见。董允立马下车,予以接待。董恢年少官微,对此甚为不安,请求下次再来。董允对董恢说:"相比工作,出游聚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便与费祎商量,取消了这次约定的聚餐活动。
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莅年,大司马蒋琬疾患加重,不能处理国事,刘禅让费祎代替蒋琬之职,董允以侍中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
公元246年,董允逝世。在蜀汉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