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战局,兵临城下之时,无非两个选择:一是投降献城,二是誓死抵抗。前者,常被胜方冠以识时务者的俊杰,后者,常被败方赋以不失气节的英雄。此所谓"认知不同,格局不同"是也!
公元263年底,曹魏大军剑指蜀汉。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等主降派的谗言,在军力上尚不失优势的情况下,决定投降。时至今日,尚有不少三国迷想当然地认为,刘禅的选择,免却了战火摧残,免却了生灵涂炭,免却了流离失所,实为造福蜀汉百姓之举。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蜀汉因降而导致的杀戮之惨烈,动荡之剧烈,捐躯之壮烈,几乎到了三国史无出其右的程度。虽然刘禅以"此间乐,不思蜀"六个字,赢得司马昭的开心大笑,并封其"安乐公",但"安乐公"的背后,却是蜀汉无数将士和平民,包括刘禅子女,用生命砌就的一部血泪史!
但诡异的是,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等,对于发生在蜀汉境内那场腥风血雨的变故,用词极为简练且隐晦,以至许多读者,都不知道发生于成都的那场罄竹难书的惨剧。
为了能让读者简便、快捷地了解蜀汉名将姜维、关羽等家族惨遭灭门,后主刘禅子女结局凄凉的情况,我花了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查阅了诸多史料,撰成此文,以冀读者从中领悟一个至理一一面对外敌入侵,与其选择投降以求苟且偷生,倒不如选择誓死抵抗,成就彪柄青史!
刘禅小名阿斗,出生于公元207年,其母为刘备之妾甘夫人。刘禅一岁时,曹操南下荆州,刘备抛妻弃子,顾自逃命。幸亏他的帐下,有个忠诚不二的赵云!仰仗赵云的舍命相救,襁褓中的刘禅得以避免夭折。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蜀汉,时年14岁的刘禅被封太子。为了培养刘禅的治国理政能力,刘备指令名师伊籍,辅导刘禅学习《左传》等史籍,并要求刘禅每天练武。
时隔两年,刘备因为关羽被东吴偷袭杀害一事,执意用兵东吴,结果大败,史称"夷陵之战"。此战对刘备身心打击极大,不久去世于白帝城。死前,嘱托诸葛亮与李严为辅臣,协助17岁的刘禅君临蜀汉。
随着李严因阳奉阴违被废,诸葛亮因日理万机病逝,魏延因"具有反骨"被诛,支撑蜀汉朝廷的大柱,开始倾斜。虽然刘禅想用蒋碗、费祎等人力挽颓势,但奈何这些人的才情,毕竟逊于诸葛亮等元老,加上期间刘禅为了纵情声色犬马之中,亲近于宦官,放权于丞相,导致蜀汉国事日非,国力大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