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抽一口凉气。
司马懿的聪明,其实不逊于周不疑。从此以后,司马懿不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说话办事非常低调,深怕曹操惦记上他。
但曹操还是惦记上了司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译成白话文就是:"司马懿这人不可能甘于当个臣子,今后必会干预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点。"
按理,曹丕应该引起重视,至少应对司马懿予以防范,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继曹操的王位后,竟然重用司马懿。按照"如果"说法,也就是"如果曹丕听从曹操告诫,那么司马家族就形不成气候,三国历史乃至晋朝历史,都将改写。"
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那么曹丕为何不听曹操告诫呢?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都,绝非局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最终目标,就是取而代之。但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拥有那么强大的军队,欲想当个"魏王",便遇到那么多的拥汉维汉派明里反对,暗中阻挠。谋臣荀彧更是烈性,宁可自杀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与谋略上,应该不及曹冲,但他毕竟跟随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见老喊"匡扶汉室"的刘备,都忙于僭越称帝,那么确保了汉献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强的寒门人才,与他的出身有关。曹操父亲曹嵩,系宦官曹腾养子。源于这点,当时那些蛛网遍结的世家大族,骨子里就小瞧曹操。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采用依靠寒门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对世家大族还是相当警惕,一旦发现其中出现有损曹家之人,他就实施铁血手段,这便是他杀边让、杀孔融、杀杨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没有曹操的铁血手腕,这从他将自己定为"文帝",可见一斑。事实上,那些被曹操压得不敢喘气的世家大族,一见曹操挂了,就像冬眠动物遇到春天一样,竞相现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顺利代汉,且不出乱子,必须和世家大族,特别是作为其代表的司马家族妥协。
司马家族在秦朝灭亡时,司马懿的老祖宗司马卭就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殷王,并在河内一带建立封国。后来司马卭因助刘邦被项羽斩杀,刘邦取得天下后,封赏司马家族。司马懿的父亲司马儁,一直为颍川太守。东汉未年,当官从政实行察举制,而察举之权,皆归州府。因此辅佐、跟随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属司马儁察举的颍川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