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逃往孙吴。司马师则被文钦之子文鸳的夜袭,惊得掉落眼球,导致病上加惊,奄奄一息。司马师派人将身在洛阳的司马昭,秘召至许昌,对他说:“我估计自己快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话未说完,一口气没上来,去了。
曹髦得此消息,大喜。他十分看重这个恢复皇权的机会,因此一边下诏司马昭留守许昌,不得妄动,一边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意欲控制各个重要部门,积极准备“宫廷兵变“。
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深知“兵贵神速“的他,暂搁其兄丧事,亲率大军急返洛阳,抢占战略要地,迅速压制了曹髦安排的军事力量。
出于避免心照不宣的双方擦枪走火,引发严重祸乱,酿制类似李催、郭氾当年骚乱洛阳情状,祸害百姓,曹髦只得接受既定事实,违心承认并册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司马昭彻底掌控朝政。这一千载难逢的翻盘机会,就这样与曹髦失之交臂。
明白一时难以改观现状的曹髦,开始蹈光养晦。他与朝中一些与司马昭关系密切的文臣,如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经常相约于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钟会那句赞叹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的名言,就出于这段时间。钟会这一高看曹髦之语,越加引发司马昭防备、打压曹髦。
对于司马昭的伎俩,曹髦继续装聋作哑,时常邀请学者,如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等,讨论一些诸如姒少康与汉高祖刘邦孰高孰下之类的问题。除此之外,曹髦还亲赴太学,给莘莘学子们授课。他那平易近人讲述礼典的作风,深为正直文臣与学子们所称颂。
基于防范曹髦的“文攻“,司马昭想方设法予以钳制。曹髦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差。面对自身权力威势日渐减弱之状,曹髦终于忍无可忍。公元260年6月2日,曹髦召集近臣亲随,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演说,明白无误地表达必予铲除逆臣司马昭的决心。于是也就有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著名成语。
演讲动员完毕,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冲出宫去。因于之后的过程,读者诸君多有了解,打住不表。
曹髦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春秋左氏传音》(失传)。精通绘画,据说系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朝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中,视曹髦画作为中品。
曹髦志欲恢复曹魏正统的梦想,虽然未获成功,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