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要是敢动作慢了,下一波可就没了!
姜英秀也跟着夹菜。
不过她在看杀猪的时候受了刺激,此时虽然闻着肉香,依然会条件反射地分泌出来许多口水,却实在没有什么胃口。
于是她的筷子就只专注地往嘴里扒饭,偶尔伸出去,也只是夹两筷子炝拌土豆丝,或者清炒黄豆芽。
只不过,大人毕竟是大人。他们跟眼睛都快掉到菜盘子里了的孩子们可不一样。
一边下手飞快地夹着五花肉,一边还有心思竖着半只耳朵,听着主桌上的动静。
毕竟这场超出常规的席面,有些不同寻常。
大人们更关心这份不同寻常背后的意义。
果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戏肉来了。
姜老爷子简明扼要地说道:
“乡亲们啊,我得跟大家说个事儿。唉,我老姜要对不住大家伙儿了。”
这么个开场白,迅速地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乱哄哄的酒桌,竟然一瞬间就出奇地安静下来。
姜老爷子脸颊有些发烧,不过他皮肤晒得太黑,其实看不太出来。
“唉!咱在坐的老少爷们儿,乡里乡亲的,也都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了!
养了儿女的都知道,这儿女都是债啊!
我家大闺女在城里的婆家遇到了点难事儿,具体是啥事儿,我就不废话了。
这谁家还没有个为难遭灾的时候,对不对?
总之就一句话,我大闺女的婆家,需要一百斤的细粮……
这不我家这大闺女,就回来娘家,苦苦地求到我们老两口头上了吗?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的大闺女虽然嫁得有点远,但是那也是做爹娘的心头肉啊!
闺女有事儿,我们不帮也得帮!
我把家里刮地三尺,也就找出来拢共三斤多大米,四斤多白面……这距离一百斤细粮,差得还远着哪!
我嘴上这泡,一下子就起来了!你们看看,这嘴丫子这一溜圈儿都是!
我想来想去,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遇到困难了,个人家解决不了的,还得依靠咱们杨树沟村生产大队的社员同志们。
当然了,谁家准备的那点细粮,不都是为了逢年过节包个饺子啦、贵客来了下碗面条啦?或者就是给年岁大的老人、坐月子的儿媳妇、月窠里的孩子啥的补补身子的?
我们老姜家,也干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