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倭国没有咱大清疆域广阔,没有咱大清物产丰富,也没有咱大清财力雄厚。
可你别忘了,他们的国情不一样,人家属于是新式体制。
而且,国家小,民族单一,凝聚力强。
他们的国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赌徒的精神,敢豁出一切去赌。
咱大清这些年看上去励精图治,洋务运动办的红红火火,实际上呢?
真正培出多少优秀人才?有多少研究成果?
上头那些官员,只一味的买买买,技术全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自己无法升级突破。
看上去咱们像是个巨人,可实际上,不堪一击。
这一场战争,不是他们敢不敢,而是他们蓄谋已久。”
曲绍扬也只能叹口气,现如今的清廷,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内里早就烂透了。
如今列强环伺,谁都瞅着偌大的清国是块肥肉,逮着机会了,哪个不想狠狠咬一口?
陈郎中很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当即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绍扬,可不敢这么说话啊,让人知道,是要掉脑袋的。”
陈郎中也是为了姑爷好,赶忙叮嘱道。
“爹,我这也就是跟你闲聊,在外面我肯定一句话都不说。”
曲绍扬又不傻,他还能不知道轻重么?
陈郎中生怕姑爷再说出什么不适合的言论来,于是立即打住,不再议论这个话题。
曲绍扬呢,只要一想到这场战争的结局,就觉得恼火,也没心情多说。
此时两国虽然宣战,但战事基本上都在海外,尚未牵连本土。
所以国内大部分人都跟陈郎中的想法一样,对清廷抱有很大的希望,甚至,就连国际上,也不是很看好倭国。
京城里,文武百官正在为太后的六十寿辰忙碌准备,民间百姓,还在为明天的衣食而担忧。
也只有那些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比较关注这场战事的进展。
猫耳山地处偏远,消息闭塞,普通人没有消息来源,根本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
只有曲绍扬,暗地里给赵正国、郑铁柱等人送信,让他们抓紧时间训练乡勇,尽量多招募人手。
另外,曲绍扬也吩咐了巡防队,严密关注江对岸的情况,严防有高丽人趁机越境到这边来。
转眼间,七月过去,进入八月,陈秀芸也怀孕九个月了。
她那肚子大的就像扣了口锅在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