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一杯热茶端到面前,两个人就也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然后就引导她讲起这次回内陆考察的事情。
她们跑了不少地方,但考察的重中之重,其实还是北上广深,这是曹玉昆事先就交代过的。无论怎么排,在当下的国内,乃至一直到三十年后,这四个地方,都是配套基础、物流基础最好的地方。
更不要提,现在国内在大力的招商引资,即便是在这四个地方,现在拿地也特别容易,该有的政策扶持,更是一点不少。
现在的首都,连四环都还没有成型,曹玉昆虽然没有实地去看过,但去首都两次,跟苏见山他们酒局闲聊的时候,曾经问到过,现在已经有了四环的规划,但迄今为止真的建成投入使用了的,只有北四环的一小段。
想象一下,现在跑去三环外大郊区,以相当便宜的价格,拿一块工业建设用地,开工厂,十年后替换出来,盖成大楼,美不美?
那么,去浦东拿块地呢?
羊城、深城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简直不要太美!
只要工厂不倒闭,能持续干下去,甚至厂子本身的业务不盈利,都没关系,手里能捏住一块地,坐等地价飙升,就是最大的盈利了。
“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了,详细的每个城市的考察情况,报告都在你办公桌上。就我自己来看,我觉得把九阳的新厂建设在深城,应该最合算。”
一说到公事,宋玉华羞意渐褪,不知不觉就一本正经起来。
她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做事情特别认真,也特别较真儿的人,只是比她大哥宋玉淮多了很多精细与变通,而且明显的,她比宋玉淮的视野更宏观。
当然,她是个聪明人,大约也是从出发之前曹玉昆的那些吩咐里,领会到了什么吧——曹玉昆特意要求,重点是这四个城市,且重点考察一下市里愿不愿意给出交通便利的大幅地块。
这里面,深城给的条件,在她看来最是优厚。
而且有一点她说的有道理,把新厂开在深城的话,别的都不提,光是搬家成本,就要低了很多,另外,厂子里红空的这些老员工,也肯定更能够适应。
只要建起一些配套的宿舍,所有红空的员工,在周五可以由自家公司的班车给送回红空,那么要这些人过去工作个一年两年,带起新工厂,问题不大。
但她的建议,曹玉昆听了之后却不置可否。
慢慢地抽完一支烟,把杯子里的茶水喝掉,他摁灭了烟头,就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