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看,这两地的黄芪木质化过高,豆腥味比较淡。”
宋谦放了一片进嘴里。
秦苏询问:“所以品质次一等?”
宋谦点了点头。
“炮制方面呢?”雷梦芹又问了一句。
宋谦回答道:“黄芪的炮制一般是蜜炙,现在规定用量是100kg黄芪,用30kg到35kg的蜂蜜,所以大概是百分之三十的量。”
“而传统制法,尤其是京帮,用蜜量很大,几乎可以达到一斤黄芪片,半斤蜂蜜的程度,所以差不多有一半的量。”
雷梦芹有些讶异:“你对我们京帮的事情这么了解?”
宋谦轻微地叹了一下,毕竟在鹤年堂那段时间不是白待的,如果不是穿越回来了,他可能已经是鹤年堂的宋大闸柜了。
宋谦道:“毕竟是元明清连续三朝定都的地方,所以京城用药是非常讲究的。”
孙运伟提出了属于中医的困惑:“那怎么会用蜜量会相差这么大?没有标准吗?”
宋谦跟他解释:“是因为品质的问题,黄芪质地疏松,就像我前面说的,品质好的黄芪纤维性好,粉性好,表面粗糙,所以能吃很多蜜。”
“像甘肃、山东产的黄芪木质化程度高,质地坚硬,所以不是不想给它这么多蜜,是它吃不进去啊。”
孙运伟看向董教授。
董教授马上道:“看我干嘛?我能给你们用差的吗?”
宋谦有些感慨地说:“其实古代甘肃才是黄芪的道地产区。”
黄悦惊讶道:“这样吗,那怎么现在不是了?”
宋谦道:“时代在变,自然环境在改变,道地产区当然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陶弘景说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今亦难得’。所以在南北朝的时候,甘肃黄芪就很少了。”
“陶弘景也说‘次用黑水、宕昌的黄芪’,在那個时代,四川的黄芪品质比不上甘肃黄芪,但是能用,毕竟量大。”
“可到了唐代的《新修本草》里就说‘蜀汉不复采用之’,所以唐代的时候,四川黄芪就不是主流了。”
“后来黄芪产地继续东移,宋朝之后逐渐总结出了优质黄芪的鉴别方式,像‘直如箭干、折之柔韧如绵、金井玉栏、菊花纹、味甘甜’之类的特性。”
“明朝的时候,才确定山西是黄芪的道地产区,清朝的时候,产区继续北移,才有了内蒙的黄芪。”
“中药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越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