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银子好办事,替淮安府的百姓解决了生计问题,又开始有偿发动徭役,雇人整修了淮水,希望在接下来的丰水期,淮水大坝能给力,别再出现纰漏。
与此同时,京城的消息已然传来,弘治天子任命了已经退休的王恕为钦差,专理赈灾事宜,同时告诉张骥,忙完盐场事宜立即回京。
朱佑樘已经觉得小舅子流年不利,不宜出行了,走的这俩月,先是遇袭,接着又险些被淹死,再这样下去,真出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张皇后交代了。
张骥已经把大框架拉起来,粮食和银子准备的足足的,和前来的王恕办理交接。
对这个和马文升,刘大夏齐名的弘治三君子,张骥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
王恕也没想到灾情如此严重,好在张骥等人处置得当,给他省了不少力气,特别是张骥准备的物资,让他不至于向朝廷求助,因此对张骥的评价甚高。
老头不是从京城来的,张骥也没有瞎打听消息,很快就扔下这一摊,转进金陵。
张骥的南下最大目的是为了郑和宝船的造船厂遗址,不亲自来看看他不甘心。
淮安府的事情已经传开,当然是表面原因,极少有人知道天灾是人为的,对于张骥在淮安府的赈灾事宜,南京这边的一整套班子表现的有些沉闷。
张骥猜测这里的人,很有可能也参与了,但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先拜访了南京工部尚书,拿到了一定的权限,立即封锁了造船厂遗址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南京工部这边有专门的人才和匠户,张骥又不是吝啬的,造船厂遗址的发掘给了张骥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
因为挖掘出了一艘几近完工的海船,虽然看尺寸不像旗舰,但绝对是海船,是真正可以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显得弥足珍贵。
有现成的模板,照着画瓢,也能造出次一等的海船,张骥对这个发现满心欢喜。
随后的发掘中,虽然没有找到旗舰,但是出土了一些旗舰上的零部件,同样也是了不起的发现,再加上白无忧辗转献上的图纸,只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再造郑和宝船绝对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造船的事情有了眉目,张骥心情大好,也开始在城内进行社交活动。
南京作为大明皇朝的两京之一,自有其独到之处,朱元璋为了修筑这座城花费了二十多年心血,朱棣也在此度过了几年皇帝生涯,因此处处都透露着皇朝新城的气象。
张骥以前来过,但那是后世的时候旅游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