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胜无奈的看向江弦和陈忠实,倒也不觉得生气,他们之间相当熟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路遥这样的说辞。
江弦笑笑没说话。
每个作家性格都是很怪异的,路遥这样的个性,即便是他,也没办法轻易改变。
“聊聊《红高粱》吧。”陈忠实挑起个话头,“这篇现在这么火,好不容易逮到你这个作者,一定得好好的和你聊聊。”
“是啊。”
王观胜激动的看向江弦,“我第一次看完这篇的时候,真是被震撼到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子写,老实讲,看完以后我还有点不甘心。”
“怎么个不甘心?”江弦问。
王观胜轻笑一声,“你这篇,写的是胶东地区的抗战故事,我当时看完就想,如今已经有写出胶东平原上的传奇和史诗了。
可我们陕西这片土地,我们这么厚重的黄土高原,有多么深层次的文化,有多么挖掘不尽的故事,怎么还从来没有人去写过。”
听了王观胜的话,几人都陷入沉思。
陈忠实想了想,“我看《人生》应该算得上是一部。”
路遥摆了摆手,又散了几根烟出去,“如果要说厚重,我觉得《人生》是不够的,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只局限在某个时期,没有《红高粱》当中浓烈的历史氛围。”
“要选的话,柳青的《创业史》应该能算的上。”江弦开口道。
对他的话,三个人都没有反对,只是都觉得还是不够完全。
陕西这片土地太厚重了,底蕴太深,所以不论说《人生》还是《创业史》,来写这篇土地都不够完全,远远没有《红高粱》之于胶东平原那样有代表性、那样浓烈。
“我觉得路遥同志将来是有希望再创造出这样一篇作品的。”陈忠实说。
“路遥是从一个自然环境最恶劣也最贫穷的县的山村走出来的,他熟悉这片土地,熟悉每一个破旧的窑洞。”
路遥抽着烟,没有说话,心中明显有什么构想。
江弦插话道:“忠实同志,不要总说路遥,我倒是觉得,你也不缺乏这样的能力。”
“我毕竟年纪大了,写作也到了一个瓶颈.”陈忠实客气的说着,眼底却藏着精芒。
这也是个有心气的作家,没心气也写不了《白鹿原》。
说起陈忠实,还记得一特有意思的事儿
——陈忠实给《故事会》递过稿子你敢信?
大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