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也是四人之中,年龄最长,便是赫赫有名的王羲之。王羲之一对卧龙眉,瑞凤眼,细鼻梁,大鼻头,薄嘴唇,稀疏短须,身形微胖,束发长簪,内着长衫,外敞不系,不拘小节,穿戴含着几分随意。
江东四俊相继到齐,众人行礼,其他才子,也围上来攀谈,纵论天下事。真见得:
书院高贤树下阴,诗文满腹博谈今。经纶济世皆为醉,定国安邦总挂心。
舌刃论功指齐楚,话锋讲史若笙琴。江河浪滚多才子,烟雨风流笑翰林。
眼看半个时辰过去,褚蒜子悠闲在厢房,吃着茶点。正在这时,远远传来几声鸣锣,几个差人开道,院子里面,众人还未谋面,便一起躬身作揖,深施大礼。
只听一声招呼:“吴王驾到!”见一位王公,身着红衫,外罩红敞衣,年纪不过十六岁,身长七尺,虽显瘦弱,但剑眉高挑,目光矍铄,鼻梁通天,唇薄无须。方步入院,飘逸洒脱,此人便是司马岳,字世同,封爵吴王。
“诸位高士免礼,今逢良时,汇聚群英,在此论政,何乐不为?”司马岳道。
众人恭请司马岳上座,庾希、王羲之、谢安、桓豁分别跪坐毡垫上,其他才子或坐四俊身后,或站立一旁。也有来此的德高望重年长者,与蒜子一样,跪坐两侧厢房。
吴王岳道:“诸位高士,近日读卷,有何心得,敬请赐教。”
庾希对吴王作揖,先言道:“昨日复读《孟子.公孙丑下》,有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庾公子有何高见?”吴王岳问。
庾希道:“今岁是咸康四年,倒算五百年,正逢西汉文景之治,大汉盛世,盛极于此。而五百年后,眼下朝廷稳定,战事平息,可谓王者兴否?”
桓豁道:“《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回看当下,五胡进犯,晋民南渡,流离众多,百姓疾苦,尚在民间,怎敢说是王者兴,更难有名世之臣。”
谢安道:“虽不敢言王者兴,但身逢乱世,必出英雄,名世之臣,必在当世。”
吴王岳问道:“以安石公子之言,满朝文武,谁为英雄?”
“斗胆言之,前辈之中,祖逖、陶侃有英雄之气。”谢安道。
桓豁道:“祖逖、陶侃皆已先逝,当前群英,可有英雄否?”
“风雨未至,英雄未出。”谢安道。
桓豁道:“前番朝廷品鉴才子,位列上者,皆在此列座,依小弟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