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轻舟向来反感那些说什么中国文化不符合科幻主题的人。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和谐”等核心元素与“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等常见的科幻母题之间难以找到匹配点。”
你这个结论是怎么的出来的?这句莫名其妙的话里至少有两点谬论;
首先“中庸和谐”是官方主流意识,但民间对于“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并不排斥,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与西方各个时代观众是一样的。
中国不缺英雄情节。
其次,“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不是科幻母题。哪怕是美国科幻片,也绝不是只有“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的主题,甚至不是主要类别。能说出这种话的,可以断定完全不是一个科幻片爱好者。
孟轻舟和祖风、潘安智讨论了半天,还是决定他自己写一篇随笔形式的文章,发在博客上,算是一个回应。
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那些握有大量资源,但却陷入东西方刻板印象、和时代意识脱钩、还欠缺科学素养与开放性思维的电影从业者。
对于追求极致创意的科幻片,当技术细节到位的时候,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就出现了。
除了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歌剧,其实好莱坞绝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是有原著的。
就以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开端之一侏罗纪公园为例,电影很棒,是好莱坞打破文化隔阂席卷全球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它是迈克尔·克莱顿的代表作品,他除了侏罗纪公园以外,其它作品也几乎都被改编为电影。
但是在中国,有一部小说比他更早的在文字里复活恐龙大家知道吗?
《丢了鼻子以后》!
这本书有一个章节就是从琥珀恐龙蛋里孵化恐龙的故事。当然,如果你说蛇颈龙不是恐龙也没问题。
不过如果你说琥珀恐龙蛋孵不出来就是抬杠了,到底只是小说而已,毕竟6500万年前的DNA一样早就废了。
这本书是79年的,当年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幻小说,相应的也要不少科幻电影。
这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小说影响力稍小,需要电影帮忙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电影也需要小说提供足够优秀的原著。
具体到科幻片来说,从导演到演员,从投资人到管理者,几乎都是一群没有经过科幻文学甚至是科幻片熏陶的人操控,
那么他们在拍科幻片的时候,只能按照他们所熟悉的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