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阳。
正月的寒意,让大部分的人只想躲在避风的屋子里。
但在军营之中,士卒们却在打熬气力。
将台之上,细眼短髯的将军,席地而坐,手捧书简。
入眼可见的,豁然是《孙子兵法.行军篇》的内容: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兵法奥妙,尽在孙武之书啊!”
“只可惜,未能在败阵之前,参悟个中至理。”
细眼短髯的将军,正是在东武阳休养了大半年的曹操。
自荥阳一战损兵折将,曹操这大半年的时间,几乎都在研读兵书战策。
只待时机来了,能再次驱兵讨董,雪荥阳战败之耻。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
又一个气度不凡的将军策马而来、在将台处停下,正是曹操的好友,泰山人鲍信、表字允诚,有谋多智,善武能文,曾官拜后军校尉。
“孟德,邺城有大事。”鲍信的语气有些焦急。
曹操见状,将手中兵书放下,不由哂笑:“可是韩馥那老儿,又想让我跟他一起,劝刘虞称帝?”
“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起兵,又能让远近之人响应,正是因为我们是秉承大义。”
“天子年幼,虽然被董贼控制,但并没有如昌邑王刘贺那般有失天子德行,若是改立他人,这天下谁能接受?”
“这些人不思举兵西进、勤王讨董,反倒对这拥立之事颇为热衷。”
“汉室不幸啊!”
曹操不由长叹。
韩馥屡次劝刘虞称帝,又时常来信让曹操也加入,但都被曹操拒绝了。
更令曹操心寒的,是韩馥的背后似乎有袁绍的影子。
但曹操善于隐藏心事,虽然觉察到了端倪,但并未去向袁绍确认。
不说出来,大家还是朋友。
说得明白,这朋友反而难做。
鲍信却是摇了摇头:“不是拥立之事,而是本初举兵去邺城问罪了。”
“不仅如此,本初还喊出了口号:韩馥擅自劝刘虞称帝,是不忠;不救青州饥民,是不仁;被刘虞拒绝后斥责刘虞‘迂腐’‘鼠辈’是不义。”
“如此不忠不仁不义之徒,不配当冀州牧。”
“除了常山国的孙瑾尚未表态,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的太守国相都已经响应了本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