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赈济流民,能让豪强士族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政令,还会争先恐后的抢着赈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赈济流民,亦是如此!”
孔融愣住,对郑平这番话不怎么能理解:“显谋,这赈济流民,难道还能有利可图?”
一旁的应珣,也是惊讶的看向郑平。
赈济流民,大抵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又怎么可能有利可图?
难道还让豪强士族去贪墨赈济流民的钱粮不成?
郑平不答反问:“叔父可曾听说过《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孔融点头:“博陵崔氏崔寔的《四民月令》,汜水汜胜之的《汜胜之书》,老夫的藏书之中亦有抄录本。但这不过是两本农书,跟赈济流民有什么关系?”
郑平轻笑:“《汜胜之书》虽然成书前朝,但流传到了现在,大抵都遗散四方,很少有能抄录全本的。”
“《四民月令》成书也就三十余年,也唯有一些世家大族才有抄录本。”
“但这两部书,小侄不仅有全本,而且还是刊印在左伯纸上装订成册的全本,数量也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能提高犁地速度数倍的曲辕犁,也已经改良成功。”
“简而言之,小侄能让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实现精耕细作,让粮食增产。”
“也能这些豪强士族,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还能再兼事商贸,获得更多的财富!”
“虽然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在尝试农商结合,但他们缺乏更专业的指导,以及更先进的工具。”
“而这些,小侄都能提供!”
“他们要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钱粮。”
“至于叔父口中的反对者,根本不需要去理会!”
“人有衰老之日,这豪强士族也有衰落之时。”
“政令是公平的!不能与时俱进,只想着墨守成规的,注定会被新兴的族群取代,弱肉强食,这本来就是世间的法则之一。”
任何超前思想政令的出现,都会引起新旧利益族群的争斗。
如战国常见的变法,便是如此。
有人得利,就有人损利。
但相对于战国的变法,郑平的方式更柔和。
因为郑平用的,不仅仅是超前思想,更重要的是有超前的生产力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