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太宗的功绩,也是皇帝经常干的事情,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宣宗朱瞻基,都有过跟大臣谈论的经历。
但问题是,他们不会拿自己与唐太宗比啊,更不会比了之后还去问大臣如何。
毕竟能不能比得上,你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沈忆宸是万万没想到,朱祁镇会如此的没有逼数,而且还把这道送命题留给了自己。
至于为何说是送命题,原因就在于皇帝问了出来,臣子谁敢说你丫的远不如唐太宗?答案自然就只剩下拍马屁一条路。
人人都喜欢听马屁,却人人都厌恶拍马屁者。
并且能问出这种问题,皇帝未必就真没有自知之明,一旦选择睁眼说瞎话,就有阿谀媚上之嫌。
太假了,同样会被皇帝所反感。
真话不敢说,假话不能说,还有朝中众大臣看着,这不是送命题是什么?
礼部尚书胡濙见到这一幕后,就与阁臣马愉对视了一眼,双方瞬间心知肚明。
看来是呈上去的那份沈忆宸揭帖起作用了,小皇帝正处于叛逆期,此子在西北战事上“否定”了三征蒙古的战绩,又在西南战事上“质疑”了二征麓川的效果。
一次大放厥词也就罢了,第二次还敢在揭帖上阐述政策,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如今就算是成国公朱勇在此,也无法挽回沈忆宸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了,这道送命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场鸦雀无声,钱习礼跟王英脸上都流露出担忧神情。但碍于经筵场合跟帝王尊严,他们不可能帮沈忆宸回答问题,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只能说伴君如伴虎,沈忆宸还是太年轻,没有领悟到什么叫做天子威严!
此时沈忆宸脑海中思维疯狂运转,想着该如何给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止朱祁镇一人提出过,早在几百年前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没有逼数的向大臣问过。
当时一名叫做李昉的大臣,用了一句诗回答:“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当年唐太宗在春节前夕,把关押在京师的死囚召来,与他们约定如若能在来年秋天自觉归狱服刑,那么现在就能放他们回家,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
结果到了次年秋天,数百名囚犯都主动投狱,无一人潜逃。为了表彰这批死囚的诚信,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责。
典故的本身是为了宣扬唐太宗的德政,就连死囚都能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