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防护罩」项目哪怕建立起来,想要运转顺畅也绝非易事,尤其是涉及到六七千座发射基塔的相互协调配合,涉及到的运算量太大,更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所以秦克早早就萌生了让LV5的微光成为「星球防护罩」计划核心人工智能的想法。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但微光要不断优化相关神经网络的算法,更重要的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在发射基塔各个功能部件中嵌入大量的传感器、RFID标签(射频标签)、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才能将这些功能部件融入到微光的神经网络之中,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这绝非易事,必须在发射基塔的建设过程中全盘考虑大量的物联网技术,比如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中很常见的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辨析目标的「身份」、「用途」、「位置」、「状态」等数据信息;比如微机电系统技术(ES),使得各个部件都能成为一体化的微型器件,形成巨大的感知网络……
物联网技术涉及方方面面,有些相对成熟,有些却还只是纸上谈兵,都需要秦克在「星球防护罩」的设计方案里提前布局,加入相关的需求,才能实现几千座发射基塔建成后,微光能顺利接管其管理权,控制它们的每一个功能部件。
秦克的这个想法引起了不少争议。
这一万多个科学家中不及有涉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专家,他们深知目前的AI技术看似发展迅猛,但实际上依然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应用层次,连无人自动驾驶技术都未能完全实现。
而就目前远未完全成稿的「星球防护罩」设计方案,已能看得出任意一座发射基塔都远比一辆电动汽车要复杂万倍。
在这样的条件下,想通过AI控制几千座这样的发射基塔,来抵御「超巨型太阳风暴」,简直就像天荒夜谭。
著名的自动化工控专家萨义德·弗里克就婉转表态:「秦院士,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更好?毕竟想达成这样的目标,难度甚至超过了从零起步建起一座发射基塔。」
不管是出于市值管理的需求还是为了拉近与秦克的关系,埃尔斯公司都决定大力支持这个「青柠埃尔斯联合科技研发公司」,为此不惜将主要的机器人研发团队都注入其中,还高薪聘请了大量国内一流的专家,有心要将之打造为国内「智能化应用」技术领域的NO.1科技公司。
萨义德·弗里克的话代表了几十位专家们的观点,如果不是秦克的超高威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