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目前也确实是将蠢沙当成细化沙盘战场局面的一个参数来使用的,代入的就是“突击甲虫”和“酸液翼龙”这样的角色。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在蠢沙这样的“小角色”上,有大量可供参考的实例,又经过方向明确的人工选择,加快相关构形逻辑的“遗传”和优化……种种的有利条件堆积在一起,受限于先天的非生命基质基础,想等到“神奇的概率”发挥作用,形成蠢沙这种级别的类生命造物,也不知是几百上千代以后的事了。
绝不是短短一小时,就能完成,更别说成型后快速的自我进化。之所以只用了33代,最核心的驱动、最本质的作弊机器,还是海面上这团粗糙的“云母”。
从凌晨时分,一直到现在,十二个小时的时间里,罗南真正耗费精力的,还是这个建立在水分子基质上的同类实验。它已经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大的步幅、更快的频率,进行了数千次的代际更迭,这才有了一点儿小小的成就。
“云母”的构形实验,毫无疑问是罗南最耗心血的一块儿。
虽说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没有蠢沙“扎实”。
蠢沙有现成的基质构形可以用,虽不是真正的生命基质,却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结构。而“云母”这边,还是罗南边学边用、连蒙带猜的全模拟态,物质层、生命层再到幻想层,存在大量的临时推演结果,时刻都在动荡变化之中,根基还远称不上稳固
不管怎么说,它的进步是很大的。
别看现在,蠢沙身上的“操纵线”已经相当密集,在蠢沙初成形的时候,为了实现二者的互动,“云母”投射下来的“操纵线”,其密度要高出上千倍!
差不多做到了每一颗沙粒上面,都有附着,以这些无形绳线为介质,才实现了二者“超构形”之间的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帮助蠢沙以超乎常态的速度,进行自我调整和进化。
在这个体系中,主导方肯定是“云母”。
但它还远远不能像它的终极参照物那样,以“灵魂磁化”的恐怖威能,控制高等生命的意志;又或强行、大批量地捏合出各类构形体,并给予“类生命”的体验。
目前这些繁琐的操纵线,只是雏形、过于粗笨的雏形而已。
下一步,优化当然是要优化的,罗南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大幅减少的“操纵线”,就代表着这份优化工作卓有成效。
可只要优化持续下去,能量消耗,算力资源,都是摆在罗南眼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