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发现者正是现场的高斯。
后来这个规律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总结,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叫做提丢斯波得定则。
说道这里,就又到了鞭尸某度百科的时间了。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提丢斯波得定则,会在详细介绍中看到一句话:
由于1846年发现的海王星、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与该式的偏离很大,故许多人至今持否定态度”
其中百科给出的海王星的推算数据是388个天文单位,实际距离302个天文单位。
冥王星的推算数据是772个天文单位,实际距离396天文单位。
是的,看到这里,天文专业的同学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
某度小编把冥王星的数据计算成了772这特么是太阳系内边界的距离
实际上呢。
在计算过程中,由于次多项式存在的缘故,冥王星和海王星是共用n8来计算的。
所以根据提丢斯波得定则计算,冥王星的误差率是2,而非200。
这是天体物理以及天体测量第二学期就会明确标注在课本上的内容,作为一个百科栏目居然会犯这种错误,也是挺无奈的
上辈子徐云恰好有某段情节正好用到了提丢斯波得定则,在骚扰咳咳,咨询某位在凤凰山观测站工作的朋友时,对方一度对百科表达了某些极其亲切的问候与祝福。
当然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部分因素要归结于知识的冷门,提丢斯波得定则本身就是个小众知识,更别说冥王星这个小众中的小众了。
总而言之。
后世对于提丢斯波得定则在数学计算的数值方面基本是没意见的。
它的主要争议在于物理意义模糊,是一个纯粹的经验公式,很难从原理上进行解释。
像n1n之类的其他测定方式,基本上也都是数学方面精准,但物理意义不明的情况。
随后徐云又写下了两个个公式,也就是次多项式的函数和最小误差值:
012233。
ss0102。
这样一来。
只要找到合适的系数,就能令误差值最小了。
而就在徐云优化函数的同时。
其他人也没闲着,各自按着预定好的计划在行事。
例如老汤正和来自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技术人员拍摄着今天的星图,高斯则整理起了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