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如何才能承担重负,可见焦英很胜任这份差事。
开始打桩的同时,沈默吩咐徐琨道:“把绳索取来。”徐琨便将一车成捆的缆绳送到了什么面前,太仆寺掌车驾、运输,才会有这些东东。
“这是最粗的了?”沈默问道。
“架浮桥就是这种。”徐琨道:“如果长度不够,我可以现场给你接,”说着问道:“这段江面多宽?”
“三十丈。”沈默答道。
“那就不用接了。”徐琨道:“足够了。”
“很好。”沈默对准备下水的二百人道:“水姓最好的二十人,先把一根绳索运到对面。”于是有二十个浪里白条蹦入水中,一同肩顶着那根绳索,往对岸泅渡而去。
沈默又命人将桩木运过去,在对岸用同样标准打桩。
就在这时,第一辆运水车被抢回来了,欢呼声登时响成一片,让徐琨感觉好是奇怪,怎么跟中奖了一样?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第四辆,数不清的运水车,被相互较劲的军士们争先恐后推了回来。
焦英见那运水车,车厢长六尺,宽四尺有余,高三尺,因为本就是内廷用来装水、防火的,因为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此次皇帝出征,便尽数调用,不仅用来装载清水,还用来装别的东西……大多是大太监们借机搜刮来的土特之物……一共有八百辆之多,因为原本是用来装水的,密封姓自然不必考虑,更难得的是,这些车厢都是制式的,长宽高完全一样,而且上面还有盖儿,无疑大大减少施工难度,不由大喜道:“真是些好东西,这就下水安装吧!”
“不!”沈默在决定架设浮桥后,早就在大脑中反复推敲,统筹计算,尽量找出最省时的步骤,这也算是他的过人之处吧。
沈默的架桥方法是这样的,先在汉江岸边,把四个车厢联成一段浮桥单元,然后衔尾徐行江中,组拼成桥。这样能使众多的人员同时艹作,大量作业在江岸进行,自然大大的提高效率,加快速度。
为了减少江流对桥中段的冲击力,沈默还让徐琨取来了重三、四十斤的铁坨子,系入江中,权当下锚了,这些宝贵经验,都是跟精通此道的俞大猷闲聊时学到的,想不到此时有了用武之地。
他的指令虽多,但有条不紊,在焦英的配合下,可以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清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加上不计成本的金钱刺激,江南边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人们齐心协力,要创造一个奇迹。
但就在这一片人声鼎沸之中,沈默听到突然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